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漳州110”:做人民的保护神

2019-01-10 18:18:50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央视网消息:2019年1月10日是全国第33个“110宣传日”。

“您好,110!”一声亲切的问候,道出了三十三载的倾情守护。而在漳州,“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已成为漳州百姓的口头禅。

“漳州110”作为公安系统的一面旗帜,初心不改,忠诚为民,始终瞄准群众需求,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和拓展“漳州110”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涵,受到群众的高度信赖和拥护。

在改革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1996年8月,公安部在福建漳州召开“全国城市110报警服务台建设工作现场会”,推广“漳州110”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和110报警服务台与巡逻警察有机结合的经验做法。

2018年12月20日,“漳州110”微信报警正式上线,除了可以电话报警外,还建立健全语音、图文、视频、定位、技防“五维”接警以及快速接警、快速指派机制,让群众随时随地感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报警服务,也满足了特殊群体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需求。

20多年来,“漳州110”围绕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新形势,始终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有效推动勤务机制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漳州110”先后进行了5次重大勤务机制改革。

1996年,把漳州市区划分为三大片区五个警区,实行“四班三运转”勤务模式,把所有警力投入巡逻接处警,建立起以报警服务台为指挥中心、以岗亭为依托的全天候巡逻防范网络,变坐等接处警为就近接处警。

1998年,建立110社会服务联动机制,把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公安、工商、邮电、卫生、供电、供水等7个部门12个单位联合起来,由市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以“漳州110”为龙头,统一协调、协作配合、快速反应的110社会服务联动机制,向社会作出了“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危必救、有险必抢、有忧必解”的承诺,真正做到为民、利民、便民,其经验在全市推广,全省110社会联动现场会2次在漳召开,“漳州110”效应的社会化取得重大进展。

1999年至2000年,市局党委以110指挥中心大楼落成为契机,进一步理顺领导机制,把“漳州110”的领导权由芗城分局转移到市局。把设立在“漳州110”的“110报警服务台”并入市局指挥中心,为所有巡逻车辆安装GPS,由指挥中心统一对巡逻接处警工作进行点对点、扁平化指挥。根据市区不断扩大的实际,把市区重新划分为28个警务区,分设24个治安警务停靠点,实行网格化的巡逻接处警,并进一步强化多警种联合作战,逐步建立起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巡特警为骨干,多警种协同作战、有机配合的快速反应机制。

2016年,全面充实“漳州110”队伍,配齐高科技警用装备,落实动态网格布警,实行新的勤务模式,坚持24小时巡逻处警,建立联勤联防联动机制,落实“首接负责、就近派警、梯次投送”,以“最近距离、最快速度、最强处置”年均处警4万余起,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500多名,提升了驾驭复杂治安局势能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漳州110”勤务机制转型升级为“主动预警,精细布警,多维接警,动中处警”和“智能化指挥、精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专业化建设”的“四警四化”现代勤务机制。

伴随着“漳州110”现代勤务机制的转型升级,“漳州110”精神核心内涵已升华为“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体现出“忠诚担当、赤诚为民,改革创新、科技强警,严格规范、廉洁奉献”的新时代特征,“漳州110”成为漳州人民心中“工作最苦、坏人最怕、百姓最爱、形象最好”的警队。

新时代“漳州110”创造更好生活体验

进入新时代,“漳州110”不忘初心,从百姓“需求侧”出发,从公安机关“供给侧”入手,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体验。

市民黄志鸿于今年8月13日凌晨1时左右,在一座立交桥附近,被一骑无牌摩托人抢夺一手机,他借别人手机报警后,民警几分钟之内就赶到了现场,后来的几小时内,民警一直与他保持联络,早上7时告诉他抓获了嫌疑人。

“快速反应、热情服务”已成为“漳州110”的标签。近年来,他们坚持网格化、全天候巡防接处警模式,构建精准的巡防机制。在市区主城区时刻保持16个梯队32名警力在街面巡逻接处警,县城区由巡特警反恐大队承担24小时全天候接处警和巡逻防控任务,最大限度将警力摆上路面。

坚持情报主导、主动预防模式,建立“两抢一盗”预警与110勤务联动响应机制,每日会商研判辖区警情、社情、舆情,研判、分析违法犯罪热点地区、时段,主动调整警力部署,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向热点时空,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压降警情和案件,努力把可能影响群众安全的隐患消除在事发之前,人民群众感受着不受伤害、少受损失的体验。

1  2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