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林霞)
大力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是我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项目建设,创新协作机制,大力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加快一体化进程。
当前,我省山海、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如何把协调作为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山海联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关联产业配套协作、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加速形成双轮驱动、南北互动、协调推进、统筹发展的良好态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重磅!福建投资百亿新建这条高速公路!连接两个机场!造福数百万福建人!”连日来,这条消息在闽北小伙伴的朋友圈中刷屏。武沙高速将成为连接武夷山和沙县两个机场、京台和福银两条高速、合福和向莆两条高铁、武夷新区和三明两个中心城市的最便捷通道,造福沙县、将乐、武夷山、建阳、顺昌、邵武等县(市),形成闽北山区连接沿海发达地区的快速通道。
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正成为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的有力支撑。据悉,我省建立了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台账,共梳理出149个项目,总投资约1.45万亿元。同时,建立项目滚动推进机制,推动策划生成一批人民群众所盼、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重大协作项目,协作项目“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滚动发展。
今年两会,龙岩市、三明市的不少代表、委员第一次坐动车沿南三龙铁路到福州,都特别兴奋。他们纷纷表示,要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打好基础。
“龙厦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厦长渝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加快规划建设,打通福厦漳沿海高铁联系闽西革命老区的最后一公里。”省人大代表、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泽亮呼吁。
陈泽亮说,南三龙铁路已建成通车,双龙铁路也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开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东西部经济协作交流的扩大,现有龙厦铁路、赣瑞龙铁路运量将在“十三五”后期快速增长,能力将饱和,无法适应中长期客货运需求。同时,现有龙厦铁路、赣瑞龙铁路设计时速为200公里,将影响厦长渝高铁通道的整体效能。为此,我省规划建设赣龙厦高铁,拟按龙岩至厦门、赣州至龙岩分段分期实施,以提升厦长渝高铁通道的整体效能和效益。“该项目建成后,龙岩到厦漳泉地区仅需半个小时,闽西南地区真正实现‘同城化’发展。这是闽西南协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一定要加快规划建设。”
关联产业配套协作
泉州晋江国际陆地港,装载集装箱的火车忙碌进出,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在此集散。以这个全国第二大内陆港为依托,泉州陆续与省内其他外贸集装箱海港码头建立物流信息联网共享,与福州、厦门、泉州、广州、上海等多个国际空港口岸实现无缝衔接。
立体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畅通了“海陆空铁邮”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加速了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的往来。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将港口建设作为引领两个协同发展区建设的突破口,推动更多产业大项目落地。
省人大代表、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刘用辉建议,加快提升物流通道运输能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闽东北协同发展区要着手启动福建沿海货运铁路项目建设,彻底改变福州港江阴港区等重点港区只能利用客运专线深夜“窗口时间”集疏运的尴尬境地;推动宁德上汽集团生产基地铁路专用线、宁德漳湾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疏港通道项目建设,推动陆地港的建设,吸引转运货物回流,实现陆海统筹,有效带动协作区腹地经济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也应加大区域协作。”省人大代表、福汽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心文表示,目前省内相关企业在协同合作上还有提高的空间,要梳理区域产业的情况,联合针对省内缺乏的产业进行精准招商。同时,在体制机制上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推动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南三龙铁路开通运营,全省快速铁路实现环线贯通,主要城市形成“一体化”生活圈,为产业分工协作、区域协同创新带来新的契机。
“山区不缺旅游资源,缺的是旅游顶层设计、资金以及人才,可通过山海合作协同发展,引进沿海优秀人才,携手共赢。”省政协委员、三明市工商联副主席陈登辉认为,三明要主动参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规划,找准协同发展的重点区域、关键领域,特别是加强与厦门、泉州等地的联动,在产业发展上全面跟进、全面对接、全面升级。
福州、三明、南平和宁德四市在生态保护共同推进的过程中,还应整合旅游资源要素,共同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
省人大代表、屏南县古峰镇佳洋社区居委会主任陆盛彪认为,加快推进我省全域旅游建设,体制机制建设是保障。要以整合社会经济和民生需求的方方面面为要素,形成统筹机制和发展合力。要突破各种思想障碍,加强规划控制和引导,把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促进旅游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公共资源共建共享
福州儿童医院牵头组建的福建“闽东北儿科联盟”,76家医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人才培养、远程医疗、技术交流、科室管理、双向转诊、精准康复等领域进行深层合作,该联盟已接收2000名危重患儿,培训讲座60场,危重病例查房150余次。
在省人大代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教授王少元看来,当前,我省高端医疗设备、人才主要集中在福州和厦门,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有利于改变目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状况。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和文体资源共享,推进社会保障、城市治理、人口管理等公共管理事务一体化,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
省人大代表、将乐县县长温毅建议,要加快补齐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短板,由省里统一部署建立互联互通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将医院、医保、社保、养老、教育、人口、保险等各个方面都升级纳入平台并联网,形成省级医疗健康数据最强“大脑”。
省政协委员、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晖提出,要完善生态链,推动环境共建共担。一是树立生态环境保护共担意识。推动各地区协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治。二是加快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面启动两大协同发展区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加快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各个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要求。三是不断拓展生态环境合作领域。推动签订生态环境合作协议,建立闽东北、闽西南内部的环境长期合作机制,加强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合作。
屏山时评
完善协同机制
□王志贤
“强化山海协作,发挥港口的龙头引领作用”“对两大协同发展区进行系统性的整体谋划,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空间格局”……政府工作报告把“着力区域协调”列入发展重要举措,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共鸣、热议。
我省是最早实施区域协作的省份之一。上世纪80年代起,我省就开展了区域协作的探索,从“念好山海经”到“沿海山区一盘棋”,逐步形成闽东北、闽西南两大经济协作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为新时代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2018年4月,省委提出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东北、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2018年9月召开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将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以加强区域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
加快推进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完善协同机制是首要的、根本性举措。机制完善,做好两大协同发展区内的融合发展、两大协同发展区之间的互动联动,才有长效的制度保障,才会具备强劲动力和活力,从而推动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迈开大步、迈向高水平。
完善协同机制,要有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的勇气和担当。中央赋予福建“六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只有大胆闯、大胆试,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才能用好用足这些政策优势,推动大量的创新举措,在全省各地复制推广,从而起到激发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实现区域政策效应最大化的作用,进而构建起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管理机制、运作机制、落实机制,推动闽东北和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加快发展、协调发展。
完善协同机制,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应通过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举措,进一步突破行政界限约束,推动生产力合理布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形成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多依靠市场力量、市场手段、市场机制实现资源要素产出效率最大化,促进产业间、行业间以及企业间的合理地域分工。
两大协同发展区的协同发展,不仅在经济层面上,还要拓展到社会、民生、生态等方面。为此,应创新社会管理体系,逐步推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体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让百姓在协同发展中享受到更多的民生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