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果农正在清点刚采摘下来的芦柑。 福建日报通讯员 白志强 摄 东南网1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杜正蓝 通讯员 王凯瑛/文 白志强/图) 你是先认识长泰,还是先认识长泰的芦柑?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漳州长泰县独特的地貌,阻滞冬季寒流和夏季台风侵袭的同时,也为果类种植带来了绝佳环境。 远近驰名的“长泰芦柑”自唐宋起就在此广为种植。其果肉晶莹,果汁丰富,香味浓郁,酸甜适度,为“贡品级”果类,远销海内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每逢芦柑收获季,当地处处可见临时搭建的芦柑收购大棚。 然而在世纪之交,尝到甜头的农民忽视了农作物不可过度开发,需要适当轮作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使得柑橘杀手黄龙病入侵,让长泰原本漫山遍野的芦柑陆续抛荒。 十余年来,长泰果农近乎从头开始:重新培育柑树幼苗,研究如何抵御病虫害,逐步恢复产量,扩宽销路。 虽经历低谷,如今,失而复得的芦柑味,再次进入人们的味蕾。 市场变化探索品牌重塑 “大家好,我是长泰芦柑代言人,我叫阿柑。我是柑三代,五四青年果场是爷爷和爸爸劳作的地方,传承是我的本心。”正值芦柑上市,记者探访长泰县五四青年果场。果园大门设置了以芦柑为元素的“阿柑”形象喷绘展板,展示果场芦柑的品牌信息。 品牌重塑之所以被提上日程,源于近年来柑橘市场越发饱和的态势。 “芦柑之乡”在鼎盛时期,芦柑可卖到12元/公斤,是多地效仿种植的典范。 天然的区位优势,令部分外来果农难以效仿,其品质也无法与之相媲美。于是,不少“仿品”为借“芦柑之乡”的盛名卖个好价钱,便打上原产地长泰的广告包装,低价流入市场。这一扰乱市场的做法,让消费者难辨真假,也让长泰芦柑饱受争议。 长泰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薛卫东认为,市场被夺,很大的原因是没有构筑品牌,导致市场逐步被抢占。 2018年,长泰芦柑以无病苗木和标准化生产,战胜黄龙病,重归市场,还未等到春节,果实已挂满枝头。然而,此时的市场已不同往昔。沉寂多年的长泰芦柑碰上了全国柑橘丰产。以砂糖橘为支柱产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今年出现了大量柑橘滞销难题,价格由去年的7元/公斤,跌至不足3元/公斤,出货量比去年降低约25%。 “以往总是供不应求,今年反倒供过于求,甚至有挂果还未采摘。”陈巷镇夫坊村村主任、兴巷农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万金认为,“相较于低价售卖的品种来说,高品质芦柑的市场优势受到了冲击。前些天有位外省的老顾客联系我要来买芦柑。几天后,他和我说在他家门口就买到了新鲜的柑橘。”市场的变化,让许万金失去了曾经的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