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福建三钢:“绿色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2019-02-12 08:23:51 方炜杭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过去与重污染脱不了干系的钢铁生产基地三钢集团,去年底获批国家AAA级景区,成为我省首个钢铁工业旅游区

“绿色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东南网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近日,不少三明市民走进位于市区的福建三钢集团三明本部。在实地参观游玩后,他们纷纷对三钢生产环境的巨变发出赞叹。

去年12月25日,福建三钢获批国家AAA级景区,成为我省首个钢铁工业旅游区。三明的青山绿水之间,有了一道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风景线。

厂区变景区,这是三钢转型“绿色钢铁”,奋力高质量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数据显示,在“体质”日趋健康的同时,三钢的“体量”也在稳步增长。去年1—11月,三钢实现营业收入525.58亿元,同比增长16.44%;实现利税总额123.78亿元,同比增长36.85%。且在2018年1至10月的全国钢铁企业对标中,工业增加值率排名第1位。

把环保当成企业的生命线

“我在市区生活这么多年,以前这里到处黑漆漆、脏兮兮,躲都来不及,从没想过有一天三钢会变成旅游区。”走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三钢厂区内,市民肖敏感慨道。

顺着指示牌方向,昔日的炼铁厂、炼钢厂、圆棒厂、中板厂经环境整治,已摇身变为“铁水奔流景区”“钢花璀璨景区”“轧机欢畅景区”。据悉,整个景区由“一馆两雕两园三景区四工厂”组成,为兼顾生产,采取预约团队游客的形式,每周二、四、六开放3天,工作人员引导游客进入景区参观,一路走下来,游客们在研学游览中认知“绿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过去钢铁企业“傻大黑粗”“重污染”景象,如今已没了踪影。

三明,先有三钢,再有城市。三钢建于1958年,这座走过60年的钢铁企业,如今,年产钢超1100万吨(三明本部650多万吨),是我省最大的钢铁基地。三钢促进了三明的经济发展,但环境问题也让其一度成为城市之痛。

“以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还三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三钢决策层深刻意识到,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城市钢厂,要与城市和谐共生就须把环保工作视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十二五”以来,三钢累计投入7.75亿元,实施110余项环保治理项目,先后淘汰4台30平方米烧结机、3座30吨转炉等,主体装备基本实现全面大型化。

三明市环保局的检测数据显示,2010年,三钢厂区内PM10为94微克/立方米、PM2.5为80微克/立方米;2018年1至11月,厂区内PM10为41微克/立方米、PM2.5为28微克/立方米,厂区内监测数据已达到与城区另外7个监测点一样的水平。

正是基于这样的进展,三钢发出“建设生态旅游工厂,打造绿色生态新三钢”的动员令。

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起跑线

“2018年前11个月营业收入已超2017年全年,取得建厂以来最好的效益。”在三钢总经理曾兴富看来,正是咬牙坚持绿色发展,为三钢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厂区变景区,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数据显示,1997年与2017年相比,三钢三明本部钢产量由82.44万吨增长到651.8万吨,厂区面积由2.72平方公里增加到4.03平方公里,降尘量却由1997年的43.37吨/平方公里·月降到2017年的11.72吨/平方公里·月。

随着工艺装备结构和工艺装备的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过去的废水、废气、余热变废为宝。到2018年,三钢循环发电自给率约70%,今年将实现发电自给率100%。污水处理厂投运后,处理后的水返回厂区可供冶炼系统、轧钢系统重复使用。年购新水从20年前的8197万吨降到去年的1670万吨。

公司产能大幅提升,污染排放物却大大减少。一增一减,也证明“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废、增产不增能耗”的“绿色钢铁”之路是可行的。

据悉,三钢将持续提升改进,力争三四年后提升到AAAA级景区。为此,2018年11月,三钢宣布三明本部实施超低排放三年行动计划,拟投资4.95亿元实施123个项目,力争2020年底前基本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厂区降尘量控制在7吨/平方公里·月。

绿色发展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三钢正在根据“适度发展多元化产业”战略定位,拓展除钢铁主业及上下游外的贸易、金融、IT、物流等产业。

放眼未来,这里不仅生产钢铁,还将是聆听钢铁故事的观光工厂、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特色钢铁小镇、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钢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