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正文
分享到:

连城连史纸:一张薄纸百年传 今朝再续新传奇

2019-03-01 08:16: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在机械化冲击和市场萎缩的困境之下,如今邓金坤一边保护文物遗址,一边延伸连史纸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只为这一张百年薄纸不应就此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江茂春师傅在小心翼翼地揭纸。福建日报记者 黄筱菁 通讯员 黄水林 摄

东南网3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筱菁 通讯员 黄水林 文/图)

薄如蝉翼,白净如玉,这是被誉为“纸寿千年”的连城连史纸。清乾隆年间《连城县志》记载“纸以竹穰为之……又有连史、官边、烟纸、夹板等纸”,这是我国最早记载“连史纸”名称的史料。

时光斗转,连史纸制作技艺已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姑田人邓金坤成为这项非遗的传承人,他所经营的美玉堂,是当地唯一一家用手工制作连史纸的纸号。

在机械化冲击和市场萎缩的困境之下,如今邓金坤一边保护文物遗址,一边延伸连史纸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只为这一张百年薄纸不应就此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好工艺造就好纸张

北风已起,细雨轻飘。在雾气环绕的低山之中,连城姑田上堡村的一座老旧房子内传来流水与物体的碰撞声。

发出声响的,是美玉堂连史纸生产基地。这座房屋的墙壁已有些许斑驳,靠窗的三个槽内装满米白色的纸浆液体,80岁的捞纸师傅巫伦舜把竹帘放至槽内轻轻一荡,来回三下,随着“哗,哗,哗”的水声,竹帘上附着一层薄薄的纸,他把竹帘放在旁边,用手轻微拨弄,两张湿纸从帘上完整脱离,被一张张地叠放在一起。

要成为可用的纸张,还需要经过焙纸师傅的“淬炼”。面对一叠薄湿纸,年过六旬的江茂春从一角下手,眨眼间将它们一张张地轻轻揭下,放在温热的焙纸墙上用软毛刷刷平。随着焙纸墙上一缕缕轻烟升起,不到一分钟,纸张焙干,一张洁白光滑、透光无瑕的连史纸便出现在眼前。

这张纸不但好看,还好用。嘉庆十七年(1812)汀州府杨澜的《临汀汇考》曾写道:“汀地货物,惟纸行四方……连邑有连史、官边、贡川、花胚最为精细,文讳用之。”经测算,连史纸每平方米的重量只有19克,耐久性变化值达到2.8%,高于国家标准。

如此上好的品质,究竟如何造就?美玉堂第十一代传承人邓金坤说,秘诀来源于优质的纸浆工艺和捞纸方法。连史纸采用竹丝天然漂白工艺,“每年5月砍下嫩竹,用石灰泡2次,用高温蒸1次,之后在山上自然漂白4个月,然后捞纸、焙纸,从原材料的生长到制作要花1年时间。在捞纸方法上,别的地方制纸方法是捞一下,连史纸要捞三下,这样做出的纸品质更加细腻均匀”。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