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图说福建> 正文
分享到:

大田:守护心中的“龙灯”

2019-03-01 09:04: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元宵节前后迎板凳龙,是大田县城乡过年的传统民俗。2008年,大田板凳龙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蛟龙”,引发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福建日报 郑宗栖 林跃 摄

东南网3月1日讯(福建日报 郑宗栖 林跃 摄影报道)元宵节前后迎板凳龙,是大田县城乡过年的传统民俗。2008年,大田板凳龙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田县太华镇魁城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村里每年固定正月十五元宵节迎板凳龙——“蛟龙”。

制作“蛟龙”是个大工程,集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与扎、制、编、糊等工艺于一身。“蛟龙”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组成,均用竹木、灯板、龙纸分节扎制而后连缀而成。

67岁的连廷休是制作龙头的好手,不用打任何的草稿,只要给他一条竹篾,就可以扎出模样来。做龙头特别耗时,得忙上十几天的时间,加上老连年纪渐大,这几年制作龙头的任务落到了儿子连华金、连华银身上。

制作龙头骨架的时候,在长条木板上用竹篾大体扎成框架,然后再用更细一点的竹篾制作出细节。看似简单的骨架,却对技术要求极高,不仅要传承传统的工艺,还要与时俱进加上一些光电效果。

骨架制作完成后,再用彩纸、透明纸、塑料纸等糊于外层。外层的纸糊好后,再用彩纸剪出龙鳞和其他装饰,并贴在龙身上,而这些活儿则由村里心灵手巧的妇女完成。最后,在龙节接头处,用彩笔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吉语。

夜幕降临,村里的“龙灯头”在龙井祠敲起锣鼓,村民陆续扛出各自的板凳龙灯赶来。随着锣鼓声,大家列队接龙,围着村子穿梭于田间地头,在夜色中犹如一条巨龙上下翻腾。许多游客便也和着锣鼓节拍,跟随于巡游队伍之后,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望。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