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福建推进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2019-03-08 11:57:09 钟自炜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核心阅读

2016年6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年来,先行先试的福建绿意更浓。

念好“山海经”、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在国家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中,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位居全国第二位。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建的绿色实践步伐坚定。

2016年6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年来,先行先试的福建绿意更浓。《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部署的38项重点改革任务均已制定了专项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其中22项改革任务已形成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6项已形成初步成果,正在探索形成经验;10项全国统一部署的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福建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

联动协作换来水清岸美

2018年10月12日,大校军衔的林佳山在退休后有了新的身份。“以绿水为魂,以青山为脉,以乡愁为根,用我们的脚步丈量河道长度,用我们的爱心管护绿水青山……”伴随着宣誓,他成为三明市大田县新一批河长志愿监督员。

卸下绿军装、穿上绿马甲,“大校民间河长”正是大田县河水治理的又一创新。

大田县地处福建中部,属于典型的山高坡陡、人多地少的水土流失区。2009年,大田县在福建省率先探索实行河长制。几年来,全县年减少土壤流失总量4.27万吨,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如今在大田,河长制再次升级。河段长、督查长、民间河长组成“一河三长”队伍,共同管护一个河段,三管齐下、互动补位,实现“管河、护河、治河、养河”全覆盖。

联动协作换来水清岸美。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抓的建设。福建始终坚定守住绿色底线。

筑牢法治,守护生态“颜值”——出台《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建立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机制,2016年来有效化解生态环境资源各类矛盾纠纷1126件,办理“补植复绿”案件近300件,补植林木面积超11000亩;

技术创新,提高管控水平——建设全国首个省级生态云平台,汇聚了环保系统等省直20多个相关部门及互联网数据117项、80多亿条,建成覆盖全省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和应用体系。

厚植生态优势、拉长生态长板,作为水、大气、生态保持全优的省份,福建2018年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9市1区空气优良天数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8%、15.7%,PM2.5浓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生态美成为福建发展的永续优势。

青山变银行,林农变储户

2018年12月3日,福建首家“森林生态银行”在南平市顺昌县开业。顺昌县双溪街道水南村农户夏六华成为生态银行接待的第一位客户。根据协议,家里的9亩林地将被托管,在今后20年时间内,每年可从生态银行领到3720元的预期收益;托管期满,根据山场林木价值并扣除管护成本后,还能拿到六成的木材销售收入。

“所谓森林银行,就是以托管、赎买、租赁等方式集聚碎片化的森林资源。”顺昌县国有林场场长赵刚源介绍,“集约经营下,仅出材量就会比分散经营高出25%左右,通过专业队伍将进一步提升森林生态承载能力和林业资源价值。”

创新机制盘活资源,关于森林的生动实践,恰是福建在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上的缩影。

从离任也要审“生态账”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到化解生态保护和林农利益矛盾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从转变考核指挥棒的绿色GDP模式,到上下游联动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沿着改革蓝图一步一个脚印。

“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福建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建将加快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改革试验田结出更多生态果。

1  2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