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旅游> 正文
分享到:

龙海埭美村:一群厝的发现 一个村的新生

2019-03-15 10:31: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埭美村是龙海市东园镇一个水上古村落。276间古厝,完整保存了闽南建筑的精巧构思。在经历了沉寂的岁月后,随着一群海外摄影爱好者的到访,古村从沉睡中焕发出生机

原题:一群厝的发现 一个村的新生

         ——龙海市埭美村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探索实践

编者按:

埭美村是龙海市东园镇一个水上古村落。276间古厝,完整保存了闽南建筑的精巧构思。在经历了沉寂的岁月后,随着一群海外摄影爱好者的到访,古村从沉睡中焕发出生机。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下,埭美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闽南乡土文化旅游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究“埭美文化”。

埭美村古厝完整保存了闽南建筑的精巧构思。 郭高杰 摄

东南网3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通讯员 周志荣 张琼如)

照片让古村重焕生机

“一组照片,可以改变一个村庄。”这话谁信?陈友铭。

陈友铭是龙海双龙歌仔戏团团长。十年前,他的一次偶然的举动,为家乡带来了新生。

“当时,我在马来西亚演出。演出间隙,我邀请当地的一个摄影师团队到漳州做客。后来,他们真来了,一进村,行李还没拿进屋,他们就扛着‘长枪短炮’‘咔咔咔’一阵狂拍,直到晚上7点,才陆续回屋吃饭。”陈友铭回忆说。

彼时的埭美村,隐藏在山间田野,毫不起眼,带队的摄影师符士光却大加赞叹:“500多年前就能规划出这么工整的红砖建筑群,了不得!”符士光这一说法,陈友铭当时却不以为然:“类似的老房子,农村多得是,有什么好惊叹的?”

符士光娓娓道来,诚恳而专注:“这200多座明清建筑,是典型的‘闽系红砖建筑’,坐南朝北、大小一致、风格相同,每一座都是硬山式曲线燕尾脊,有着精细的木质构建和功能齐备的院落布置。红瓦、木雕、砖雕、泥塑、梁拱窗花,这都是闽南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一定要保护起来。”

回到马来西亚,符士光把一组“靓照”发到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外媒体纷纷将目光聚集到这个村庄。随后几年间,符士光带着境外摄影团队数次来到埭美,并在古民居里举办摄影展。

“埭美的特点在于,自然环境与人文完整保存,既是历史的遗存,也是文化传承的见证。”东园镇党委书记魏毅坤表示,虽然财政并不宽裕,但当地政府对推动闽南古村落的保护却是不遗余力。在历任市领导的接力助推下,龙海市已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聘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编制《龙海市东园镇埭美村保护规划》,完善古村的综合环境、基础设施等,对上百座古民居进行了房屋修缮。

在保护建设中,当地遵循“不砍树、不造景、不搞假生态”的原则,充分尊重原有闽南乡村的生活空间和文化形态。

如今,埭美村已先后获得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我们希望能够尽己所能,善待自然田园风光,坚守一方净土,保留闽南文化民俗。”魏毅坤说。

文人墨客进村涵育乡风

浓厚的闽南乡土风情,吸引来众多游客。有的外来客,甚至长期留下来,再也不离开。王萍,厦门一国企高管,退休后,她和丈夫搬到了埭美。

“3年前,我第一眼看到埭美,就挺震撼的。”王萍笑着讲述自己跟埭美的缘分,“这宏伟的建筑群能够完整保存,正是因为村民的爱、保护和克制。我们搬到这里,也是因为当地把民俗文化保护得很好,生活基础设施也很完善。”

“村里还保留着抢新娘、社火、游神等十几个活态民俗节。谁家有红白喜事,全村人都要参与,许多温暖细节都展现了这个村的凝聚力。”王萍说,她用所学的设计专业帮村里复原了前祠堂,并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用文字、图片、视频展示村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中国摄影家协会、龙海市美术家协会也来到这里,根据这些古旧院落的结构特点进行装饰,创办了摄影、美术基地。艺术家们与村民天南海北地交流,在尽享“世外桃源”的同时,也传播了现代文明与艺术品位。

去年,一场闽南文化嘉年华活动在埭美举办,艺术家们即兴创作,村民与游客交流互动。游客在村里观看芗剧表演、木偶剧、划龙舟,一场场文艺表演吸引越来越多人关注这个水上古民居。

埭美村名气渐大,不断有全国各地的学者来访。厦门理工学院教师吴应其就是其中一个。“我在这里做了五六年的调研。不要小看这些民房,作为朱熹的得意门生陈淳第12世孙,埭美人在演化变革、聚落结构、建筑形制、环境遗址方面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吴应其认为对古村落的保护,旅游是最有价值的路径之一。他为村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体验是“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村里可以开展龙舟竞渡、农事体验、抓鱼捞虾,充分展现昔日社会的劳作场景。

游客在埭美村观看龙舟竞渡。 蔡文原 摄

返乡村民再“添一把柴”

对埭美而言,“水上古民居”能不能进一步发展,还要看有没有人来接班。

“90后”陈世艺,两年前辞去厦门的工作,承包11座民居,办起了“印象埭美”家庭旅馆。问起现在一年的收入,陈世艺扑闪着大眼睛笑了:“一座民宿一天400元,一到假期全部爆满,你算算看。”

今年开始,陈世艺将自家庭院修整一新,在家门口办起了芗剧体验中心,不定期表演芗剧。他还教游客唱地方戏、讲方言、穿戏服、逛水上古民居……今年春节期间,他帮游客拍了张“古村戏服照”发到朋友圈,引来一片羡慕声:“真是如诗如画的生活呀!”

乡村旅游,改变了陈世艺的人生轨迹,同村人看了,也相继跟上。同为“90后”的陈志平也从厦门外贸公司辞职回村,专营“阿娇麻糍”。“我奶奶那辈就开始做麻糍,我回家乡就是要推广家乡的美食文化。到我的麻糍店,你可以学做麻糍,吃本地贡糖,大碗喝黄秋葵茶。”陈志平介绍,他们还经常带参访者参观村舍,学习耕作知识、糕点制作、手工艺制作等。这些都是传统村落的“活”载体。

“外出的村民回乡,带给家乡的不仅仅是资本,更有新的文化和理念。”魏毅坤认为,古村落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一旦被破坏便是不可逆的。因此,对它的开发不宜太快,必须一步一步来,制定合理的规矩。

“政府引路,规划先行;农户主体,经营提升。”如今,埭美已经进入新的保护阶段。当地政府正在努力寻找有实力的旅游公司介入,对整个村庄进行全局性保护性开发。

记者手记

保护古村落,需要“慢动作”

福建日报记者 苏益纯

古村落是居住空间,更是“精神上的故乡”。就拿埭美村来说,单单那些数百年历史的古民居,就能激发出无限的敬畏感。而它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木,更是都镌刻着最质朴的民俗民风,保留了忠孝勤俭的传统美德、邻里和睦的乡村文化。

古村落保护的目的,不仅是留住村庄和建筑,更要再造活态乡村生活。从埭美的探索可以看出,当地政府有序注入资金,先完善周边交通及相关配套设施,把村民留下来。已外迁的村民也陆续回村,通过勤劳的双手,慢慢复苏文化和记忆。这真是让人拍手称赞的一步好棋。

作为一次性文化资源,古村落一旦被毁或受伤害,很难复原。因此,保护古村落的过程要“轻拿轻放”,不能出现差错。损失金钱是小事,毁了文化才是大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古村落的保护不能贪多求快,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作秀摆谱,更不能“重旅游开发、轻文化保护”。有了“慢动作”,才能对古村落有更深入、更全面、更透彻、更立体的了解认识,并通过实地考察,和老乡亲密接触等等,和村落文化达成“精神交流”,真正挖掘到古村落文化的精华,进而摸索出科学的开发方案。

“慢动作”不是“消极怠工”,而是一种严谨和规范,要拿出一个长远的、有前瞻性的旅游开发方案。在没有准备充分之前,可以像埭美一样,一点一点做,不急着一锅端。因为,古村落保护需要的不仅是巨额资金投入,更是长远的眼光和超前的智慧。

游客在埭美村体验麻糍制作。白志强摄

游客在埭美村穿戏服,体验芗剧。 白志强 摄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