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社会 > 正文

罗源县 :“土味”大赛,为乡村聚创客

2019-03-31 08:21:51 卞军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3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肖丹 刘其燚)乡村振兴需要接地气的产业项目,青年创业创新期待适合的平台。两者之间,怎样架起一道桥梁?

上周,为期3个多月的罗源县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决出结果。这是福州首次举办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创业创新赛事,参赛项目面向乡村,用青年创业者的新思维,把畲酒畲茶、鲍鱼、艾草等土特产,变成激活乡村产业的优势资源,为乡村振兴蓄积了产业兴旺的新动能。

与此同时,这场“土味”大赛也是各地创业创新软环境的比拼——为了好项目落地,不少乡镇拿出优化环境的极大诚意,争取让项目留下来、把青年引进来,以创客们的活力与努力,为乡村增添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力量。

大赛为平台,

精选产业兴旺的好种子

在畲酒的制作过程中,加入茶青,酿成带有茶香、富含茶多酚的功能性黄酒——当参赛选手吴在千展示自己研发的“茶酒”时,迅速得到评委们的关注。

吴在千是畲酒非遗传承人,2018年成功研发出新产品“茶酒”,所用的茶青选自罗源县特有的七境茶。“一种产品,既卖酒又卖茶。”吴在千说,目前已经注册成立福州畲丽红酒业有限公司,准备建设乡村酒文化体验馆,打造以“茶酒”为主题的网红新地标。

冠军!最终,吴在千的“茶酒”项目因为产品接地气、落地性好、带动能力强等因素,获得最佳成绩。

事实上,从103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杀入决赛的14个项目,都具有类似特点:流蜞人工苗种繁育及养殖基地、菇姑农庄、畲家银壶、浿溪菜园、吉壁“互联网鲍鱼”农村电商……从项目名称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

这正是此次大赛的特色。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大赛自去年12月启动报名以来,吸引了名校博士、非遗传承人、返乡青年、农民合作社等百余个创业团队报名参加,涉及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村服务四大泛农业领域,所有项目全部聚焦乡土,创客们从土地中寻找创新创业的资源,进而培育乡村产业发展。

尽管创客们普遍年轻,但对乡土的感情、对乡村的认识、对项目落地的把握丝毫不差。以夺冠项目“茶酒”为例,吴在千为创新畲酒制作工艺,足足研发了三年,运营模式的选择也经过深思熟虑。

“通过大赛搭建平台,为罗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选出一批产业种子。”罗源县副县长刘昌成表示,与精选项目同样重要的,是吸引了创业创新人才走进乡村创业,真正做到人才下乡、创意下乡。

既赛创业者,

也比拼项目落地软环境

大赛中胜出的好项目能否成功落地,各地乡村的创业创新环境是关键。“我们准备参赛项目的过程中,对落地可能性做了分析,充分比较了不同乡镇的软环境。”以畲家银壶项目参赛并获得二等奖的选手林亚凯说。

毕业于闽江学院的林亚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银煅制技艺的传承人。参赛前,他创立了畲银品牌“畲家”,并与霍口镇福湖畲族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畲族银器锻制技艺传承、银壶工艺品营销等方面开展产业合作。

此次参赛,林亚凯团队计划开辟新的创业阵地。放眼罗源全县,畲族村数量不少,如何取舍?经考察,白塔乡南洋村成为团队选择的“新家”。一方面,南洋村区位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条件好,是“罗源十佳最美乡村”;另一方面,南洋村是纯畲族村,有深厚的畲族文化,与畲家银壶项目特点十分吻合。

林亚凯说,团队计划在南洋村投资建设一座集银器加工、销售、文创、展示、体验于一体的畲族银器制作文化馆,开发特色手工DIY体验等项目,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同时还为南洋村乡村旅游植入畲族文化内涵,推动南洋村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一致好评的白塔乡,成为此次大赛的大赢家。据了解,除了畲家银壶项目外,南山下乡间民宿、贝溪菜园、畲丽红茶酒乡村体验馆、畲草医康养基地等项目,也选择落地白塔乡南洋村、塔里村。

“这些项目落地后,不仅可以带动村里人气,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通过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白塔乡连片发展。”白塔乡乡长程鹏说,下一步将积极开发利用闲置资源和土地,以更好的条件承接项目落地生根。

“良好的环境,能催生更多的项目。”南山下乡村民宿项目负责人林情,在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此前已成功打造并运营两家乡村民宿。以此次参赛为契机,林情计划在家乡开始新的创业,“除了白塔乡,我们还会在其他区域落地,打造多个民宿点,形成旅游环线”。

扶持很给力,

为乡村注入产业新动力

对获奖项目的扶持,非常给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将得到省青年创业促进会的“F5模式”指导,在资金、智库、社会资源、文化、政策5个方面获得支持,并由创业导师开展为期3年的一对一陪伴式指导。

获奖项目在获得1万至5万元不等的奖金之外,罗源县还将对效益较好、具有可复制性、能带动当地村集体收入或促进当地就业的项目,根据落地情况及盈利情况,给予单个项目最高65万元的奖补及相关优惠政策。

有了强有力的扶持,创客们对这些“土味”项目的落地见效,更有信心。

带着“互联网吉壁鲍鱼”农村电商项目参赛的陈代锋说,传统模式是收购商从养殖户手中收购鲍鱼,几经转手后才能到达消费者的餐桌,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取。陈代锋联合吉壁村的返乡青年、鲍鱼养殖户成立公司,以“企业养殖户 电商”的模式,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打通渔排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从源头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让村民借助电商实现增收。

“预期效益十分可观。”陈代锋表示,“互联网吉壁鲍鱼”农村电商项目,预计一年可为鲍鱼养殖户增收3850万元以上。

其他项目也展示出强有力的产业带动力。中艺漆艺产业园项目种植的300亩漆树林,预计每年可收益100万元以上;“以艾之名”艾草项目团队与农民签订种植包收购协议,加工销售艾草系列文创产品,建设艾草休闲养生基地,在帮助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可以解决土地撂荒、劳动力少的问题……

“这些项目落地后,将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新血液、新动力。”大赛评委,省美丽乡村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郑景荣说,搭建大赛平台吸引乡村创客,罗源开了一个好头,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有望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