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活态古城”,泉州探索了什么

2019-04-08 15:53:07 顾钱江、邰晓安、贺飞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良性互动

2016年2月,泉州市古城办成立时,李伯群感到心情沉重:古城里老人家很多,他们不愿去新城,就在这里慢慢谢幕;年轻人不爱住在这儿,不断地搬离。“从人文角度看,古城一直有人在逝去,却少有人出生,活力越来越少。街上遇到老人,只见一张张脸在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他说。

是时候把年轻人吸引到古城,用新鲜血液打通一下了。2016年,泉州市决定举行首届古城徒步穿越活动。消息一出,很多市民惊呼“好久没到过古城了”,纷纷报名,最终海内外有约3000人参加。此后两届,报名更加热烈,主办者不得不摇号确定5000多幸运儿;活动当天,人手一个夹子,一路走一路捡垃圾,兴高采烈,玩得很爽。

这让李伯群深有体会:要做对的事,还要把事做对!他说,传统的“行政版”做法,一般是政府发文给各个街道社区,分配名额要求派人参加,某个日子在文庙集合,先是领导致词,然后大家走上一圈完事。“那样做,人是被动的,会觉得没意思。”李伯群说,“我们的做法是倒过来——想要徒步你得先报名,再参加摇号,晚了就没名额了。”而且,细节决定成败,古城办在活动筹备中请来各路高手策划,大到路线设计、小到拍照地点推荐,一处处细节精心安排。

泉州“海丝”古城徒步穿越活动,就这样打造成了品牌,民间团体见状纷纷跟进。现在,古城几乎每天都有徒步活动,但官方主办的仍是一年一度。“老街巷加年轻人,碰撞出了奇妙活力。”李伯群说,“我们不参与市场,但要做第一个‘冬泳’的人,把市场力量激发出来,就可以持续下去。”

有为政府加上民间力量,激荡起泉州古城保护生生不息的动力。“美丽古城,家园共造”活动是又一例证。古城办从10支民间团队提出的街区活化方案中选出5个,进行实地改造,自下而上,探索保护古城的新路径。

李伯群说,保护古城一定要培植“这是我家,我要保护好她,传承下去”的主人翁意识。比如古城讲解员参加培训是免费的,但报名时要给出有力的理由,培训后集体打分通过才算合格,还要承诺免费为公众讲三次。这样出炉的“新讲古人”,自然跃跃欲试,讲起来头头是道。李伯群乐观地预测:不出三年,满街都是很会讲古城文化的人。

民间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很大,需要政府好好引导。当然,有些事必须由政府来主导才更有效。

为适应古城保护和慢生活的需要,泉州打造了有趣的“多彩公交”系统,成员肤色各异:“小蓝”,体型较小、使用清洁燃料的公交车,机动性好也更环保降噪;“小白”,七座电动社区巴士,票价2元,就近就便停车,游客观光、市民买菜都好用;“小黄人”,布点充足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役的都是捷安特变速车,美观好骑,结果让共享单车成了配角;“小红”,一种宜于穿行古城街巷的小三轮车,今年就将亮相街头。

“我就是我”

2017年9月《泉州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出台,确定了古城“双修”的重点区域:一园(小山丛竹公园)、一区(龙头山片区)、一河(八卦沟及两岸)、一街(西街)、一路(中山路)、一厝(老范志大厝)、一站(旧车站)。

“等‘七个一’完成,泉州古城会更加完整,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康涛坦言,泉州古城保护面临的一大问题,还是资金紧张。

不过,泉州传承活态古城的做法,已经得到市民高度认可,形成了良性互动。康涛表示,古城保护的大方向已不可逆,有耐心一任接着一任做下去。

李伯群说,古城保护中对街区点线面的改造,方法已经找到,接下去还要做很多事,包括:要完善政策配套,比如鼓励认养古大厝后,房子怎么修、谁来监管等问题还要明晰;要更好引导业态,激发民间力量,已出台的文件力度还不够;要培育活态文化,特别是非遗传承和文创孵化;要努力“补短板”,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功能疏解等方面还有颇多不足。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泉州在古城保护上积极有为,但又十分强调“润物无声”。这是为什么?李伯群打了个比方:古城就像一个90多岁的老阿婆,大夫给她号脉时,手要先搓热,不能冰冰的,否则她一受刺激可能心脏病犯了;施以穴位疗法时,又须精准,哪里堵了,在哪里通一下,还要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揉、搓、敲、捏等手法。

“古城保护越到后面,越不能急功近利,要慢工出细活。”李伯群说,“我们要学中医的辨证施策,而不是西医那样的外科手术。”

接待考察者时,李伯群常会面对“你们为什么不学学某城市的做法”之类的问题。他这么回答:泉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6.41平方公里的古城至今大体完整,正在得到活态的传承——古城保护,泉州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

“我就是我,泉州就是泉州。”他说。(记者顾钱江、邰晓安、贺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