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东南网5月7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 “2018年,福州市数字经济规模增速超20%,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全省第一;e福州,一年来,注册用户已突破160万。”5月7日下午,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专题发布会--数字福州暨“e福州”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福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林强介绍,去年5月,福州府出台了《“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打造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福建样本排头兵的目标。一年来,福州大力推进“数字福州”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有线宽带建设进程加快,城市主要地区实现千兆带宽接入,商务楼宇和行政村光缆通达率达100%,4G网络覆盖率达98%。福州成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已建设990个5G基站。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成投用,数字福建“两朵云”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政务外网(智网)累计开通2833条线路,接入260家市直单位和2301家县区单位,市级政务云平台累计为60多家市直单位160多个信息化应用提供云资源服务。 在数字经济建设方面: 2018年,福州市数字经济规模增速超20%,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全省第一,实施了一批数字经济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第一批项目144个,总投资额846亿元,超七成动工建设,总体进展良好。打造了一批产业载体平台。福州软件园“一园多区”格局初步形成,马尾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建成投用,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加快建设,显示、光电芯片、物联网、大数据、软件信息等五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去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1378亿元,比增10%,软件产业产值达到1360亿元,比增16%。 福州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浪潮、中电数据、贝瑞基因等268家企业入驻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注册总资本达269亿元,去年总产值达149亿,呈现出国家级大数据集聚发展的态势。 针对发展数字经济,福州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持续优化数字经济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数字经济产业链条构筑。 福州市大数据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青雅介绍“e福州”建设情况。去年,首届峰会期间推出城市服务“e福州”,一年来,注册用户已突破160万,日活跃用户突破16万,市民使用各类应用服务超6000万人次,位居全国政务便民类APP前列,首创了“一码通行”的数字城市公共服务新模式。建立了统一的二维码体系,实现多码融合,兼顾身份识别和移动支付,在交通出行、看病就医、教育缴费等领域高频应用,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扫码服务,实现一码走遍福州。基于城市大数据,在行政、金融、司法等六个方面综合考量,对市民的信用等级做出全面评价,只要信用良好,分值“在线”,就能享受公交打折、政务办事绿色通道、公积金贷款优惠等多项福利。 张青雅说,作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试点城市,依托“e福州”,实现了全市19个行政(市民)服务大厅办事预约,以及2059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进度查询及办理。同时“e福州”还融合了40多个委办局业务,在住房保障、休闲旅游、政民互动等领域提供近60项掌上服务,能在全市800多家药店实现扫码进行医保余额结算,福州市属43家学校可以线上缴学费,可查询实时公交信息,扫码缴纳停车费、乘坐福州地铁1、2号线和六区六县350多条线路4700多台公交车。 “e福州”APP建设方北京思源政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亮介绍,“e福州”的建设之所以能够接入并打通众多高频应用,与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和通力协同分不开,也得益于其背后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撑。我们构思了“数字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帮助政府决策、为百姓服务、也助力营商环境的优化,特别是运用移动化集成技术构造城市统一平台和入口,为实现“一个APP畅享所有服务”理念的落地奠定基础。同时还针对“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跨部门协作难和数据共享互认难等问题,采用创新的区块链技术,以证照链等驱动区块链政务,助力“一网通办”,从而服务于政府打通信息孤岛,增加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