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福建土楼的“守”与“变”

2019-05-17 07:13:40 苏益纯 刘必然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联,恢复土楼的生命活力

古朴与时尚,慢慢“煲”出土楼新味道,让土楼文化活起来、传开去。仅去年一年,福建土楼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与此相呼应的是,11年来,数万名外出楼民返乡创业,他们建宾馆、开饭店、卖特产、当导游。

“80%的原住民都留在村里,家门口的生意火到爆。但与之相伴的是,巴西烤肉、麻辣烫、螺蛳粉、麻花等小吃扎堆出现,可这并不能代表土楼。”南靖土楼人黄仰超说。

康继锋心中也有隐隐担忧:游客来了。土楼人留下了,却变味了。

如何通过土楼人留住原汁原味的土楼文化?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场新战役。

南靖在每个世遗点都制定了《村规民约》,每座世遗楼聘请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楼长”,督促每个楼民主动保护,不得随意毁坏土楼的一砖一瓦。同时,他们鼓励新乡贤和村民在土楼里展示祖先故事、家族日志、家规、家训和家风等,并拍摄家族微视频、设立家族文化论坛等。“由个别点慢慢推动,由‘要我保护’变成‘我要保护’,这是长久之计,急不得。否则一旦走偏,就会造成对土楼文化的曲解和误解。”黄汉民说。

一些细微的变化正在发生。青普等一些民宿扮演起“搬运工”的角色,将土楼文化从散落的各处归集到一起,打造“土楼体验”:或随专业剪纸艺术家指导,剪出百年土楼;或随土楼农人登山采笋,烧一碗竹笋咸菜;或重拾古饮习俗,亲手制作土楼“双甘茶”;或随当地文人漫步塔下,听听有趣的客家故事……“我们把当地村民请入行馆工作,说客家话,做客家活,调动人们关于生存不易的年代里,祖先们筚路蓝缕、聚族而居的全部想象。”青普文化行馆馆长陈建说。

“土楼是活态遗产。怎么保护,是大难题。我们要帮助土楼人,在商业冲击下牢牢守住‘真土楼’。”黄汉民建议,可以迁出大部分土楼人,只留一小部分原住民住在土楼里,“留下来的这部分人,可以学习掌握防火等土楼保护知识。他们必须深刻了解土楼文化,按土楼最原始的状态生活,逐步恢复土楼的生命活力。”

关于土楼“爆红”之后的进与退,康继锋也在细细琢磨,“地方学者囿于本地区范围的研究。个别学者单纯从宣传客家文化角度来介绍客家土楼,不自觉地陷入片面性。其实,漳州与龙岩两地应该多多联手,才能更好地开展土楼保护工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