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今日要闻 > 正文

【网事】网络众筹:赢“众”心方能“筹”

2019-05-21 08:43:15 冯旭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赵舒文  
分享到:

网络众筹:赢“众”心方能“筹”

记者体验在水滴筹发起众筹。

慈善组织在发起捐赠活动前,大都会入户审核被捐赠人实际情况。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供图

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的每份捐助都需要审核大量的资料。

东南网5月21日讯 (本网记者 冯旭)“这是我同事的爱人,请大家帮帮他!”

“1元、5元、10元,对您或许微不足道,对我却是活下去的希望!”

看到这样的求助信息,很多人会情不自禁伸出援手。然而近日,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妻子发起100万元众筹事件动摇了部分网友的信心,因为有人曝光吴鹤臣家境不错,所患病情大约十几万元就能解决。一时间舆论四起,吴鹤臣家人、水滴筹总部以及民政部门相继发声,网络众筹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网络平台应怎样审核个人求助信息?如何保证社会爱心精准帮扶最需要的人?不仅网友在热议,慈善界人士也纷纷加入了讨论。

有房有车却来众筹?

前段时间,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出血,其家人在水滴筹平台发起众筹,目标金额100万元。而网友发现其家在北京有两套房、一辆车,有大病医保。

爆料一出,舆论哗然。吴鹤臣家人的回应更让不少网友怀疑陷入“穷人给富人捐款”的尴尬境地:房在长辈名下,车有用处,夫妻没有经济来源,请护工租房子需要钱……

有网友不平:“自己的家人不肯卖车,要素不相识的网友来凑份子?”有网友嘲讽:“你众筹不光为治病,还为全家养老!”

更令网友无语的是吴的家人那句“众筹本来就是自愿”。在很多人看来,隐瞒家庭财产情况就是一种欺骗。在福州一国企上班的刘小姐告诉记者,她曾见一个刚拿到拆迁补偿款的熟人在网上筹款10万元。“惊讶到说不出话来,如果大家都了解情况,还有人愿意给她捐款吗?”刘小姐质疑。

在泉州一家建材市场做业务员的小陈也向记者曝料,从前的老板家有别墅豪车、多处房产,孩子上私立学校,个人也有医保,生病却选择众筹,“居然也能通过”。

“众筹常常是通过熟人转发,捐不捐、捐多少都容易形成攀比心理,被动捐钱的情况十分常见。”三明的吴先生表示,只要与“熟人”挂上关系的众筹捐款,不捐“不好意思”。

因脑出血众筹100万元,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秘书长林斌表示不可思议。“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一上众筹平台开口就要筹50万元,协会里的医生一看就摇头:‘治疗这种病10万元就够了!’”林斌分析,一方面众筹平台不具备审核能力,巨大的众筹发起量也使其无暇在审核上花大力气;另一方面,众筹平台作为商业平台,筹款的数量和金额关系着自身的收益,这必然导致在审核把关上的缺陷。

简单几步就能申请?

发起众筹要经过怎样的程序?近日记者进行了体验。

在网上搜索水滴筹,一个简单的页面出现在眼前——“生病用钱?快用水滴筹。”在“免费求助登记”一栏填入个人手机号,页面便弹出“登记成功”,并提示:“筹款顾问会马上与您取得联系!”页面还会显示大大的二维码,关注水滴筹微信公众号。

稍后,一位自称“筹款老师”的工作人员便与记者取得了联系。在回答了筹款对象、所患疾病、目前治疗花费等问题后,记者试探性地报出50万元筹款额度,对方即提出需要提供带有患者姓名的病理检查报告单、病案首页、入院证明、诊断证明等,并没有质疑,也没有询问家庭经济状况。

在水滴筹的微信公众号上,记者也尝试进行了操作。点击“发起众筹”,即显示“想筹多少钱”“筹款标题”和“求助说明”三项,填写即可发起。筹款标题和求助说明栏目还提供指导和范本,教申请人如何打动人心。从相关说明来看,只有筹款金额50万元及以上,才需在“求助说明”中说明个人经济、预期治疗费用、短缺款额,客服会核实情况。页面还为筹款人提供了默认承诺:发起的项目类型为个人大病求助,所筹款项将全部用于受助人的治疗及康复,提交的求助信息不存在虚构、伪造和隐瞒等。

记者简单填写了一份50万元的筹款申请,但在最后一个环节止步。众筹顾问来电称,只需完成这一步并保存,通过验证后便可进行转发。

曾使用过轻松筹平台的邱先生告诉记者,他发起众筹的过程也很简单顺利,写几句话发几张照片,很快就通过验证,没有对家庭收入作任何审核。而澎湃新闻最近也曝出猛料——申请众筹所需的病情材料可以“网购”,售价300元的广州某三甲医院的虚假病情材料可顺利通过众筹平台审核。

审核短板如何补齐?

“个人求助不同于慈善,它是每个人享有的人权,但社会应有必要的监管,否则社会爱心易被过度消费,不利于这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福建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主任郑浩表示。

郑浩热心于公益事业,与众筹平台多有合作。他发现水滴筹、轻松筹等筹款平台最初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众筹,因为在医疗救助方面的作用被发现,快速扩张起来。但即便是规模很大的众筹平台,员工也只有几十个。“严格的审核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众筹平台审核宽松,不需要监管钱款的去向,工作重点只放在众筹的发起上,甚至曾经像拉人头抢生意一样去发展筹款……”

在郑浩看来,当前众筹平台暴露的审核问题,首先是家属随便填写就能发起众筹,一小部分发起者对病情进行夸大或造假;其次是平台对筹款额度没有很好的把握,也很少向医生征求意见。此外,由于众筹的性质是赠予,平台难以控制款项的实际去向,筹来的钱是被用来治病还是做了别的,难以监管。

事实上,平台自身也有健全完善的意愿。2018年10月,爱心筹、轻松筹、水滴筹3家平台联合签署发布《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倡议书及自律公约》,健全事前审查、提款公示、在线举报等功能,建立求助人“黑名单”,旨在强化信用约束,提升公开透明度。

郑浩透露,轻松筹曾提出与福建协和医院联合协作的方案,但被医院否决。方案设想一是将平台与医院的工作系统对接,这涉及病人的私密信息与医院的财务信息;二是用医院账户接收捐款,这会给医院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将捐款打到医院的病人账户上也是一种方式,但病人出院结算时余款会退还病人,所以仍然不能把控捐款去向。”

水滴筹总部公关人员则告诉记者,水滴筹正在进一步完善自律公约,请社会耐心等待。不过,水滴筹福建片区志愿者李超对此并不看好,他认为,擦边球谁都喜欢打,仅靠行业自律不足以解决问题,立法规范才是推动众筹的根本方法。

在对疾病实情和筹款额度的审核方面,郑浩提出,医生对于治疗疾病的花销一眼就知大概,平台可以组建爱心医生群进行专业把控,每个专业只需要几名医生。据介绍,热心公益的医生为数不少,福建省就有医务志愿者协会、古道公益等多个以医生为主的公益团体,众筹平台甚至不需要专门去筛选医生,“只要有诚意,一定请得到”。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甘满堂教授提出,众筹平台要由第三方机构来接收钱款,并监管钱款去向,避免平台的舞弊行为。

林斌则寄望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他认为,过分强化前端的审核,势必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若将个人求助纳入信用体系,让求助者为自己负责,将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再遇众筹,捐还是不捐?

“今后不认识的都不敢捐了,认识的也不一定敢相信!”吴鹤臣众筹事件发生后,很多网友这样表示。

众筹可为人道救助添能

在献爱心的同时该不该“计较”其财产状况?福建省某慈善机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认为,遇到困难时首先应尽自己的力量,这种思维并没有错,但从慈善的角度而言,再好的家庭都可能因病致贫。众人拾柴火焰高,不管求助者的家境如何,都应弘扬人道精神,伸出救援之手,真正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目前,慈善组织的救助对象仍然以困难人群为主。福建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与交往联络部副部长周振江表示,省红十字会前些年的大病救助是以五保家庭、特困家庭、伤残家庭等群体为对象,今年准备实施的“少儿大病救助”,主要针对我省0~14周岁患有大病的困难患者。因此,如果社会众筹不拘泥于家庭条件,让一个家庭在遇到困难时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就能成为社会救助在人道领域的助手。

维护好个人求助的秩序

林斌告诉记者,水滴筹平台一天可筹集2000万元资金,一年达到7个亿,而国内所有的基金会、红十字会、公益协会加起来,一年最多2个亿。他指出,众筹平台为民政部门减轻了巨大的负担,贡献不可抹杀,目前要做的是维护好这种个人求助的秩序,进行必要的监管和完善。

“遇到求助,肯定不能袖手旁观,但捐款者不仅要有慈悲心,还要有智慧。”郑浩提出,如果捐赠是出于人情考虑,就不要计较钱花到哪里,因为捐赠目的已经达到。如果捐赠是出于献爱心,那就需要认真去评估筹款的真实性和必要性,再做出理智的选择,不要被道德绑架。

个人则要对求助怀有谨慎和敬畏之心。郑浩建议,遇到困难时首先应仔细权衡求助的必要性和额度,尽量在自身努力后仍然不够的情况下求助于众筹,不要一发现生病就向社会筹款。

救助资金应结构化

林斌以慈善事业为例对个人筹款的额度进行了引导。他介绍,慈善事业的出发点是解决病人的基础治疗,更大的努力要依靠家庭自身。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做骨髓移植大约需要50万元,其中移植仓内大约需要30万元,后期抗排异治疗约需20万元。助困协会最多为他筹集20万元,家庭再自行筹集15万元左右。这35万元用完之后,医保报销大约能返还30%,也就是10万元左右,红十字会下的小天使基金还能救助5万元。这样一来,总共就有了50万元。

“救助资金是个结构化的存在,并非治疗需要50万元就需实际筹集50万元。如果在实际治疗中出现剩余,也最好用来帮助其他需要的人!”林斌建议,不要透支社会的爱心,尽量将它用在最必要的地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