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9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文/图)作为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的泉州,如何在城市居民享受着阅读便利之时,打通城乡阅读的“最后一公里”,将阅读之风吹进基层和乡村?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泉州市逐步打造图书馆三级总分馆体系,布局乡镇、社区、村庄精品书屋,一个个“百米读书圈”营造了就近就便读书的氛围,从城市到乡村,阅读空间数量、质量不断提升,阅读环境越来越舒适,阅读服务越来越便利快捷,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无处不在的阅读,正在将居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
在泉州,有特色的百姓书房非常受市民欢迎。
泉州打造“一公里半径阅读圈”
市民家门口享受书香
连日来,泉州市图书馆推出:年俗文化展、“经典诵读、文化传承”线上朗诵活动、“你选书我买单”读者荐购活动、“同城共读,万卷共知”全民阅读活动、流动图书服务车进校园……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家住丰泽区云谷小区的居民刘小红,是一位文学爱好者,5日上午,她又来到家门口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借书。 “一般我都是在这边(借书),因为这边离我家近。有时间就去市图书馆,去那里借回来,到这里还,很方便。”刘小红告诉记者,她的许多朋友对泉州“阅读圈”文化很是赞同,“全民阅读,就需要全民参与。近年来,市里积极构筑全方位的全民阅读服务网,在全市形成‘一公里半径读书圈’,真做到了让书香萦绕泉州。”
据了解,泉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中心市区已建成11个市图书馆分馆、21座“百姓书房”、1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各县、镇、村更是全力打造一个个“百米读书圈”,实现了“一公里半径阅读圈”,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借书还书、休闲阅读。
百姓书房受到小读者的欢迎。
就近就便 公里之内就能找到公益书房
每天中午只要没有别的事,南安洪梅镇六都村村居民陈杰总会慢慢踱步来到溪美埔56~58号,这个老邻居家是一个读书点,许多街坊常常聚在这里翻翻书报,拉拉家常,谈谈养生。
读书点设在居民家中?你没听错。“这是我们村的‘一公里读书圈’文化活动品牌,现在,洪梅镇各个村都有读书点。每个站点都配置了书报架、图书和报纸供村民阅读,确保村里任何一户家庭或者单位在百米距离之内都能找到就近的读书点。”南安市洪梅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陈志权说,村里很多老年人都有串门的习惯,于是协会配合市里的行动,利用这个特点,因地制宜,在好客的村民家、在有条件的志愿者家设立读书点,打造了居民身边的公益书房,一部分读书点日均流量达到200多人次。
在书籍的选择方面,书屋在与图书馆结对共建,由图书馆免费提供流动图书外,协会还鼓励社会捐助、志愿者捐书。“尤其对村民们感兴趣的政治法律类、实用科技类、医疗保健类、文化教育类、文学艺术类、儿童读物等重点图书进行轮换,现有书籍7大类2000余册,报刊20多种。”陈志权告诉记者,所有书屋的图书都有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进行调配,比如儿童密集的区域,图书馆就会安排更多儿童喜闻乐见的图书满足孩子们借阅,如果在青年人较为集中的区域。
在洪梅镇,还有一支数百人的读书志愿者队伍,其中大部分是党员,他们义务为读书点的图书编目,并进行收纳整理、书籍轮换、借阅登记和策划活动,志愿者们还为行动不便、读书困难的孤寡、独居老人们朗读报纸、书籍,为有需要的老人主动上门送书、读书。
儿童阅读区可以看到不少家长陪着孩子来阅读。
多重功能 城市书房提供舒适阅读空间
近日,在中心市区刺桐路的泉州市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的一场“科普悦读”活动,吸引了不少少儿读者参与,孩子们在热烈的讨论和轻松的互动中,对电子元件开始有所了解。“这项活动,基本是市总馆举办一场,我们就接着举办一场。”图书馆工作人员说。
少年儿童分馆现馆藏图书近10万余册、报纸期刊200多种,馆内阅览座席近200个。该馆自开放以来,就打造了“趣阅读”“暑期爱上图书馆”等一系列品牌阅读推广活动。工作人员介绍,该馆作为泉州市图书馆的分馆,与市馆形成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的“一卡通”总分馆模式。“我们图书馆不仅与市馆实现书籍的通借通还,还作为市馆活动的延伸场地,借助市馆的各类资源,每周末都为读者开展故事会、观影会、科普展、读书沙龙等公益文化活动。”
市民林女士特地带着3岁的儿子来看书。她告诉记者,有时间就想着带小孩来看书,让他感受下阅读的氛围。
在市区刺桐公园,住在附近的黄女士正在“泉州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借书。她拿着借阅卡,熟练地在电脑界面上操作,一分钟时间,一本书便从出书口传出。
“自从有了这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借书还书方便多了。”黄女士说,以前借书要到图书馆,距离远不说,还只能利用周末时间,感觉很不方便,一年难得借几回书。现在,家门口随时可以借书还书,借书的频率高多了。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2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一个玻璃屏的超大“图书架”很显眼。透过玻璃,各类书籍一览无遗,上下共6排,每排有六七十本书,每本书的正下方都有一个四位数编码。“书架”上的书有小说、哲学、旅游、健康生活等类型。“书架”的右侧,有一个类似ATM的操作屏,按照上面的操作提醒,就可以完成整个借还书过程。
在泉州,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受到市民追捧。
多层次编织阅读圈 打通阅读“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泉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全市已建成75个“百姓书房”,中心市区建有11个市图书馆分馆、21个“百姓书房”、1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各网点图书总数超过800万册。
“以市图书馆为基础,辅以图书馆分馆,加上24小时自助图书馆、‘百姓书房’,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形成‘一公里半径阅读圈’,让居民最多走出一公里就可以找到一处阅读的地方。”泉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许侨鑫介绍说,我市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釆用总分馆建设模式,实现“通借通还”管理制度,借阅互通,让市民能阅读到更多图书,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许侨鑫告诉记者,通借通还意味着成员馆之间的读者证可以互相使用。也就是说,读者只要拥有一张总馆或分馆的读者证,无需再办理其他读者证,就可以去总分馆体系中的任何一家图书馆进行借还。该功能还将延伸到县、镇、村,不断完善的阅读圈,让城市阅读新地标、市民打卡地越来越多,让市民能就近享受读书的乐趣。
因地制宜的百姓书房很具特色。
建设“文化泉州云” 在线定制文化服务
许侨鑫介绍说,泉州市还将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将全面推进“读者点读平台”建设,还将建设“文化泉州云”。“文化泉州云”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打造涵盖文化服务提供、文化产品配送、文化消费等“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总量,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配送,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
据介绍,“百姓书房”将优先接入“文化泉州云”,读者通过“百姓书房”的“云终端”既可及时了解全市公共文化活动情况,完成场馆预定、活动预约、文艺精品鉴赏等各种“静态”文化体验,也可“点单”预约、定制展览展示、阅读指导、政策宣讲等各种“动态”公共文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