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7日宁夏专电(本网特派记者 颜财斌)7月7日,参与“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网络媒体宁夏行的记者了解到,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新建成的闽宁劳务协作服务中心,将常年提供福建就业信息和劳务服务,为群众搭建赴闽就业平台。
红寺堡区于1998年开发建设,是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而实施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主战场。该区累计开发水浇地70余万亩,搬迁安置移民23.3万人,其中回族占62%,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扬黄扶贫集中安置区。全区共有4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3167户51285人,现有3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减贫10848户4326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3.9%下降到4.8%,目前还剩5个贫困村、2319户8024人未脱贫。
“德红共同体”助力闽宁协作
2016年11月,福建泉州德化县与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在招商引资、劳务协作、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今年4月份,红寺堡区委书记丁建成一行到德化考察,成功签订了《德化县与红寺堡区2019—2020年互学互助对口协作协议书》。6月26-27日,福建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带领考察团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考察交流,强化交流合作,推进对口帮扶,携手共谋发展。考察期间,来自福建德化的四家企业分别与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新集村、新庄集乡红川村、大河乡龙源村、红寺堡镇弘德村等四个行政村签订“村企帮扶”协议,并分别向四个行政村捐赠10万元。同期,还举行闽宁劳务协作服务中心揭牌。
红寺堡区委书记丁建成说,德化县结对帮扶红寺堡区以来,无论在资金上、项目上,还是在人才上、技术上、经验上,都给予极大帮助,有力推动了红寺堡区脱贫攻坚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他希望德化县能够给予更多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在产业、人才、劳务、党建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帮助红寺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完成摘帽任务。
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表示,德化与红寺堡要积极推动双方深入沟通交流,加强人员往来,加深了解、厚植友情。两地要进一步畅通渠道,建章立制,强化对接,压细压实工作举措,努力在招商引资、劳务协作、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互学互补,互帮互促,落实落地,共同打造脱贫攻坚“德红共同体”。
双向往来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宁夏红寺堡区委常委、副区长赖有为是福建泉州德化县来宁夏的挂职干部。
赖有为介绍,今年来已组织红寺堡区党政代表团4批52人次到德化县交流考察,接待德化县来宁考察团3批45人次,较好推动了两地对接交流。红寺堡卫健部门带领医院、妇幼保健中心、乡镇卫生院到德化开展交流,德化县医院与红寺堡人民医院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协作关系,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德化县中医院与红寺堡妇幼保健中心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推进了双方医疗资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
在深化教育对口支援协作方面,两地职校开展交流互访,在教育“互联网+”、电子商务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互帮互助。在镇村协作层面,建立了镇村“四个一”(即一份协议、一定项目、一笔资金、一次互访交流活动)结对帮扶、三方共建等扶贫协作新机制,推动两地5对乡镇、14对行政村就基层党建、产业培育、经贸协作、乡村旅游、劳务协作等方面开展互帮互助,并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落实帮扶资金70万元,并开展镇村干部携手奔小康专题培训班1期23人。
在就业扶贫方面,坚持把推动就业作为扶贫重要手段,出台了赴闽就业、就近就业、扶贫车间就业补助政策,有力促进了就业扶贫。同时,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闽宁协作专场招聘会,德化县带领人社局、企业到红寺堡区开展劳务协作,共组织来自福建省企业30多家,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超过1万人到现场应聘,其中德化县企业11家,与福建企业达成意向232人。目前,已赴福建就业3批次64人。
在组织就近就业方面,安排资金800万元,购买700个农村建档立卡公益性岗位,直接带动1400人通过就业脱贫。安排资金110万元,对使用建档立卡劳动力的扶贫车间、闽籍和本地企业给予1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用工补贴。
扶贫与扶志、扶智、扶能相结合,解决劳动者技能短缺、观念滞后等问题,通过就业培训激发劳动者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据介绍,2019年将安排资金100万元,用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今年来,组织劳务专干及协理员公共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25人,开展贫困人口就业培训6期879人。
民间交流往来助力闽宁协作发展
幼儿教育如何因地制宜,书法教育如何从娃娃抓起,闽宁协作要如何加强红寺堡地区教育帮扶……日前,记者在宁夏红寺堡区见到福建泉州挂职干部赖有为时,他正与泉州来此考察的教育人士交流教育帮扶的观点和思路。
“‘回归自然’是目前幼儿教育中的一个教学方式,宁夏红寺堡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多发展此类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福建泉州洛江奕聪幼儿园赖园长利用暑假期间来到了宁夏红寺堡区,了解当地幼儿教育现状,交流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
赖园长表示,目前幼儿教育倡导“回归自然”的教育模式,与环境互动,顺应自然,呵护孩子的童真,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游戏。她认为,与沿海城市相比,红寺堡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在“回归自然”的教育中并不需要像沿海地区“布景”,模仿真实自然环境,“比如红寺堡这里有田地、有枸杞园、有果园、有山,户外场地大,这些都是自然资源赋予我们很好的教学环境,只要在此基础上加以提升改造,就可以利用这些自然资源进行切合式的教学”。
据了解,此次与赖园长一起来还有泉州的书法家、教育慈善人士、企业家等,他们将通过在宁夏的几天时间里,考察了解红寺堡相关情况,在走访交流寻找闽宁合作项目。
“是谁踏着时间的歌,弹着春天的旋律,让一丝丝甜蜜破茧出壳,……,唯有塞上的风轻轻地飘过,我在这里等你,三生三世的守望,连同心中升腾起的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化作了佛前那朵最美的青莲,陪你千年、万年。”这首《微风吹过红寺堡》的散文诗是在宁夏红寺堡区挂职的福建德化县干部陈煌林近期所做。他说,红寺堡是系闽宁两地情的见证,长期以来许多家乡人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为闽宁协作发展做出了贡献,助力了红寺堡的发展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