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创产品 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实习生 刘小易 东南网7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实习生 刘小易 文/图)一群钟情红色文化的大学生,组建“红传航道”团队,他们借助新技术、新媒介,提升、优化传统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使红色文化更生动、入脑入心。他们拟借助青年学子的力量,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经过一个多月的招募,福建师范大学“红传故事”宣讲团完成组建。76名学生在接受培训后,暑期将分赴全省各地,投身红色文化精神的实践、宣讲及传承。 这场在全校范围内的公开招募,收获了学生们出人意料的热情。学生们将要宣讲的内容,是由福建师范大学“红传航道”团队自主研发的20套红色课程。这些课程,用创新的内容和传播渠道,吸引更多青少年了解红色文化,做红色基因的自觉传承者。 内容再造,让红色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虽内涵十足,但形式单一,是红色文化传播的痛点。 “青年一代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较低。想要见人见事见精神,让红色文化可知、可感,需要把红色历史讲出现代感。”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建义说。 正因此,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成为“红传航道”的努力方向。2018年5月,“红传航道”成立伊始,就号召志愿者走访我省84个县区,收集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等史料。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做这件事,我们感到使命光荣。”“红传航道”项目负责人孙巧真表示。 经过讨论与思考,“红传航道”将方向定为:用“互联网+”手段对红色资源进行内容再造,并打通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使红色文化更鲜活、更具时代性,传导对象更明确、更精准。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院,依托该院的学术和师资优势,以及数学与信息学院等的技术优势,“红传航道”组成由教授领衔指导,本硕博学生共同参与的团队,并成立理论研习社团——红传社。后者作为社团有了纳新的资格,这让项目能在一代代传承中吸收志同道合的新成员,实现组织的自我造血。 张小清,是理论组副组长,作为攻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博士研究生,她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由她梳理出来的福建省红色故事,被交给团队里的美术组和技术组,红色故事变成视频、漫画,并被开发成适应中小学生话语体系的红色金课。“这样做,既能保证红色文化的理论价值,又有趣味性,能够让更多人爱上红色文化。”张小清说。 记者看到,原创动漫、VR视频、明信片、文创周边……红色故事被开发成一套套新颖独特又丰富多彩的新媒体产品,吸引人的目光。其中,古田会议VR体验视频逼真,让人沉浸感十足,“三湾改编”漫画新颖活泼,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孙巧真告诉记者,“红传航道”已经开发出红色故事漫画10套、创意产品20套,针对中小学生的红色课程也正陆续被开发出来,作为中小学思政课堂的教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