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爱拼才会赢,是晋江;把“根”留住,更是晋江

2019-08-08 12:11:45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丽红 赵舒文  
3c9737e09a17d4da01d252193ede9d24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专访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昨日播发视频访谈《爱拼才会赢,是晋江;把“根”留住,更是晋江》。本网予以转载。

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兴衰。我们推出“县言县策”系列视频访谈,实地探访一些有代表性的县域,听书记讲一县故事。

这一期,我们来到福建省晋江市,专访市委书记刘文儒。

解说词:有这样一个小城市,40多年来民营企业突破5.8万家,诞生了46家海内外上市公司,拥有两个超千亿产业集群,五个超百亿产业集群,安踏、特步、361度、恒安、利郎、七匹狼等等很多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出自这里。

这个小城市叫晋江,位于福建泉州,它三面环海,面积仅649平方公里,却用福建省1/20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1/16的GDP,连续18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前十。那首广为传唱的《爱拼才会赢》唱的也是晋江的气质。

第一部分:实业之根

刘文儒:这个就是我们晋江的一个历史文化传统街区,五店市。

记者:这个闽南的特色特别明显。

刘文儒:对,当时在启动这个危旧房改造,低效土地利用和三块地改革的同时,我们感觉到这里是晋江城市的一个发源地,所以我们把周边传统的、有历史文化积淀的闽南建筑成片地保留下来。

记者:大家一提到晋江,都会觉得产业,比方说都会觉得我们的鞋特别厉害、服装特别厉害,一想到的都是经济上的事。我们来了才发现,其实这里是一个文化底蕴特别深的县城。

刘文儒:是,晋江是全国18个千人进士县之一,你看我们的牌坊,这个是状元牌坊,晋江的历史上出了11个状元,出了1853个进士,晋江除了经济发达以外,它也是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城市。

其实我觉得经济也好、实体也好、经商也好,它其实是要有文化做支撑的,文化其实更多的是根,不管走到哪里,这个文化支撑非常重要。晋江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好?跟它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跟文化积淀是有关系的。

任何一个城市也好、任何一个国家也好,它的民族特色、它的文化的根、源还是有的。它发展的再怎么好,如果没有根没有源,是走不远的。所以产业也好,跟城市跟文化是融为一体的,是融合的,是相互的。

记者:费孝通先生曾经总结过四个模式,有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还有咱们晋江模式。其实这些地方当时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竞争力比较激烈的领域。上一个时代的经验和典型在当下的环境下,您觉得还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刘文儒:我觉得当时费孝通老先生总结的这四个模式,我个人的看法,在不同的程度仍然是很有指导意义的。特别是晋江模式到晋江经验,总书记在今年3月10号全国两会期间,到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的时候,特别提到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晋江经验其实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总书记讲的,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紧紧抓住实体经济这个看家宝。我们刚才讲的四个模式的问题,有一些模式到中间一个阶段曾经走过弯路,比如说有些地区出现了脱实向虚,很多传统优势产业慢慢地衰落了。

记者:大家还是挺好奇的,为什么晋江能够坚持坚守实业,因为鞋帽本来就是一个利润特别低的,肯定不如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高。

刘文儒:利润特别低,确实是这样子,当时为什么晋江会先从传统的民生产品来做?因为福建当时是前线,晋江是前线,长期以来国家没有大的项目做,当时福建沿海又是比较偏的地方,你说很多有人才、很多院所、很多大学,都不在这儿。只有靠晋江人这一股热情,这一股拼劲。它虽然没有很大的大学来支撑,没有很大的科研院所来做技术支撑,没有很大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做支撑,你说一下子要跨步发展高科技,可能吗?不可能。刚好那个时候是卖方时代,传统的民生产品,尽管它的利润、附加值低一些,但是需求是有、利润是有的,解决了就业。

也不是说都没有脱实向虚的企业,也有,但是所有脱实向虚的企业都失败了,晋江人也从此吸取了教训,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的本行,做自己的看家宝才是实际的。

解说词:晋江给我们的感觉,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根”。在经济上坚守实业之根,心无旁骛做实业。在情感上也在寻根,家庙、祖屋、白塔、古寺、先贤、家训,召唤人们回到那个根之所在的地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