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这里是下党!

2019-08-09 07:54:42 戴艳梅 郑璜 游笑春 李向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王培欣  

  在下党乡曹坑村,返乡创业青年蔡相安在葡萄园查看葡萄长势。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的喜悦,要与总书记分享。

6日,寿宁县下党乡,一封回信让乡亲们沸腾。

总书记回信了!

半个多月前,下党乡6位党员干部群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下党脱贫的喜讯,表达了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感恩之情。

总书记回信祝贺,并深情勉励,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

是什么样的牵挂,让下党成为总书记忘不了的地方?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个闽东偏僻山村实现幸福嬗变?

是什么样的使命,让他们接续奋斗30年,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

下党乡政府对面墙上,“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以干得助、久久为功”16个大字,是最好的注脚。

滴水穿石,将嘱托化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夜幕降临,新近完工的夜景工程,勾勒出老房子的飞檐斗拱;三三两两的下党乡村民,聚在一起纳凉聊天……古村落正焕发新活力。

“30年前,哪里想得到如今的景象。”坐在自家的“幸福茶馆”里,71岁的王光朝感慨万分,他是此次给总书记写信的6人之一。

遥想当年,下党乡还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群众最怕三件事:一怕生病、二怕挑化肥、三怕养大猪。

改变,在1989年夏天发生。

在王光朝的记忆里,1989年7月19日的那个画面,依然清晰:一群人顶着烈日、头戴草帽、手持竹竿,风尘仆仆,从文昌阁边上曲曲折折的石径上走下来。最前面那位,肩搭毛巾、汗透衣背的高个子,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他们从离下党村还有7.5公里的平溪乡上屏峰村徒步而来。

一行人一到下党,顾不得休息就开始开会。没有办公场所,会场就在王氏祠堂,吃饭就在有几百年历史的廊桥鸾峰桥上。午饭后稍作休息,又进村入户、访贫问苦。

返程又是10多公里的山路。“当时的乡党委书记杨奕周拿着柴刀在前面开路,习总书记和其他人每个人拿根竹竿,沿着河边走,一路上可以说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另一位写信人、时任乡党委副书记刘明华回忆。

第二天,习近平召集各部门在寿宁县城召开了现场办公会。随后,政府累计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主要用于水电照明、公路建设和办公场所。

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习近平又两次来到下党,协调解决下党建设发展难题,并提出要求,要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点,把脚步迈得更扎实一些。要以一村一户一人为对象去想路子,去解决问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上,才能实打实上一个新台阶。

习近平说,下党的发展,主要抓“做”功,而不是“唱”功。牢记嘱托,30年间,“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在下党落地生根。

下党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在绝壁上修路、在大山中谋发展,靠着经营茶园、发展旅游和现代农业,让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

在给下党乡亲们的回信中,习近平说,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

今日下党,也留下了总书记的无数印记:文昌阁旁的学习路,是他第一次徒步进下党的山脊小道;当年拍板建设的水电站,如今仍在满负荷运转;下党人最常喝的,是和他当年喝过的一样的草药茶;村头“难忘下党”主题馆,详尽展示了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的生动瞬间……

总书记对下党长期的关心牵挂,为下党脱贫致富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2018年,下党乡人均纯收入13066元,是1988年的70倍!

没有习总书记的关心和牵挂,就没有下党的今天。于是,盛满了感恩之情的信,飞向了北京。

一封书信,道不尽三十载深情,更开启一段久久为功、走出具有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新征程。

以干得助,脱贫路上凝聚各方合力

习近平“三进下党”,带来关怀与希望,也为当地脱贫攻坚打下良好基础。渴望摆脱贫困的下党人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掀起干事创业的热潮。

为了打通一条通往外乡的公路,1989年底,他们在大山中开道,绝壁上修路,开始了艰苦的奋斗。

“我们这里都是悬崖峭壁,要用绳子绑在身上,两个人打锤,一个人扶钢纤。打炮眼一天只能打一米左右深。”当年参与修路的下党村村民王光川说,为了赶工,工人们常常夜里点着火把加班加点。

2年后,这条公路从下党村一直修到芹洋乡溪源村,连接上通往寿宁县城的公路,下党乡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此后,下党乡的交通日新月异。如今,全乡已经开通5条进乡公路、10条通村公路。从寿宁县城到下党,开车只要50分钟。

自强不息,为下党打开了走出去的通道,也聚起更多的助力。

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下党加大扶持力度,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全方位汇集。

在各方帮助下,下党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开创全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模式,推出“下乡的味道”的品牌,发展茶叶、脐橙、锥栗、毛竹等逾万亩。

曾守福,是2014年省委组织部派驻下党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他联合各方,将下党乡的农产品统一注册品牌“下乡的味道”。“下党有好生态、好土壤、好故事,有一群充满奋斗渴望的人,却没有好的市场、好的路子。我们的工作,就是拉他们一把。”曾守福说。

为了打响“下乡的味道”品牌,曾守福与贤达们联合推出“扶贫定制茶园”的销售模式,让茶叶还没种下就已经被爱心人士预订了,这给了贫困户种茶的信心。这样的探索,让“下乡的味道”成为扶贫定制农业第一品牌,并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十二则精准扶贫经典案例之一。

2016年开始,山茶油、脐橙、笋干、地瓜扣等农产品也加入“下乡的味道”。在统一标准的质检下,“下乡的味道”开始走向稳定的品牌发展之路。“定制果园”“定制蔬菜”“定制牧场”纷纷出现。

如今,“下乡的味道”品牌已经从农产品领域拓展至手工艺品、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推广。按照设想,到2020年,品牌将推进实现“一村一品”,形成产业链,让产业振兴更进一步。

思路打开了,脱贫路宽了。下党村的发展,深深触动了相邻曹坑村的村支部书记蔡相安。

如何带动曹坑村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那时村里有一大块地,条件不错,我们想到了种葡萄。”蔡相安说,该想法得到村民的支持,他们流转了60多亩土地。2017年底,第一期30亩葡萄种下,取名“康庄葡萄园”。

葡萄园给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岗位。“高峰期有10多个人同时做工,一个人一天工钱超过150元,对村里的贫困户来说,这笔收入不错。”蔡相安说。

8月6日,康庄葡萄园里,硕果累累。“再过半个多月就可以采摘了,今年一亩收成估计在750公斤左右。我们也计划借助‘下乡的味道’销售葡萄。”蔡相安说。

下党的故事,励志又暖心。如今,下党人以讲好下党故事为抓手,打造红色旅游新地标。

“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特别注重群众参与。”下党乡党委书记叶忠强说,“村民有资源和专长的,让他们发挥好优势;没有专长的,也可通过入股的方式,实现分红。游客多了,农产品就更好卖了,增产增收,村民受益。”

久久为功,走出特色乡村振兴路

新时代的下党故事,每天都在更新。

临近中午,下党村“下乡的味道”一条街上,“百口食堂”一桌难求。

餐馆老板王明寿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15岁开始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

2016年,村干部动员王明寿返乡创业。当时,慕名来下党的游客已经越来越多了,开餐馆、开民宿有前景,但没人干过,村民们都在观望。王明寿见过一些世面,决定试一试。

地点就选在下党古村的沿街第一排。当时,老房子已荒废多年。

本来,花三个月盖新房就够了,但与周边环境太不协调了。得知邻村有个旧村复垦项目,王明寿专门跑去拉回旧料,请来4个师傅重新组建,花了近30万元,费了5个月才修好。“只有这样,才能让来客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下乡的味道’。”王明寿说。

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王明寿的餐馆招收贫困户帮厨,还吸纳了三户贫困户以贴息贷款入股。

2016年11月,“百口食堂”正式开张。

一开始却没赚到钱。“太门外汉了,定价多少合适,每天什么菜该备多少,都没谱。”王明寿没有放弃,在摸索中不断丰富经验,餐馆经营有了起色。

今年5月以来,生意越来越红火,最多时一天接待了二十几拨客人。“习总书记回信后,更多人关注我们下党,肯定会更忙喽。”王明寿笑着说。

乡村振兴充满希望,大批走出去的年轻人选择回到下党。

短短几年时间,下党已发展出8家农家乐、10多家民宿,100多名青年人返乡创业,2018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王光朝的儿子王卫文也回来了,他是寿宁县派驻下党村第一书记。

从大山走出去又回来,太不容易了。王卫文放弃教师职业,从大学生村官做起,此后也一直在乡镇工作。去年6月,他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回到家乡。因为村里有十几个项目同时展开,本村人沟通起来更方便。

碰上不太配合的,王卫文就耗在人家家里,反复讲道理,好在大部分人都很支持。“群众的眼界宽了,明白下党发展了,自己也是受益者,不会守着自己的小利益不肯退。”王卫文说。

这两天,习总书记的回信,让下党如过节般热闹,但村里的各项建设却没有停止。

“临水栈道月底建好,夜景工程让我都快认不出自己家了;7米宽新桥预计年底完工;党的作风建设教育教学基地明年就能投用……”下党村的工作,王卫文了然于胸。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习总书记对下党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嘱托,为摆脱贫困的下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下党乡党委书记叶忠强说,“我们绝不辜负习总书记的关心和期望,继续和党员群众一起加油干,奋力写好下党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答卷。”

流淌着岁月感的鸾峰桥,将见证这美丽的嬗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