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60年,打造“中国杉木育种的摇篮”

2019-08-28 07:39:58 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先后完成杉木三代遗传改良与产业化应用,并在全国率先实施第四代遗传改良

60年,打造“中国杉木育种的摇篮”

东南网8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再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早在1961年,双方便签订了第一个科研、生产、教学“三结合”协定。历经近60年的场校合作,洋口林场先后完成杉木三代遗传改良与产业化应用,并在全国率先实施第四代遗传改良,成为“中国杉木育种的摇篮”。

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针叶用材树种。为改变传统“有种就撒、有苗就栽”的粗放造林方式,洋口林场建场伊始就确立了“科技立场、科技兴场”的定位,通过遗传改良,实现杉木丰产速生。1957年,建场的第二年,原福建林学院教授俞新妥首先在这里开展杉木种源试验,开创全国杉木良种选育先河。

1959年,南林大副教授陈岳武与导师叶培忠来到顺昌县,与洋口林场开展合作,率先在全国开展杉木第一代品种改良攻关。

日复一日,陈岳武团队进行嫁接培育、杂交制种、观察记录、子代测定等工作。

1966年,全国首个试验性杉木无性系种子园在洋口林场打铁坑工区建成。

1975年,洋口林场建成全国首个生产性杉木第一代种子园。

多年观测数据显示,使用第一代良种苗木造林,比一般杉木增产15%到20%,最优家系子代可增产60%至70%。

1981年,陈岳武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全国林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1987年,这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可惜,陈岳武最终未能亲手接过这份荣誉。1985年,年仅50岁的陈岳武积劳成疾,抱憾离世。他的部分骨灰葬在洋口林场。

陈岳武带的研究生施季森,接过了科研接力棒。

经过十数年潜心研究,施季森团队在全国率先攻克杉木生长和木材品质联合遗传改良难题。第二代杉木遗传改良在实现生长量累计遗传增益达到30%~45%的基础上,木材比重又提高8%到10%。

“我们把杉木育种由单纯产量改良,推进到木材产量、木材品质、抗病性和养分高效利用等多性状的综合改良。”省林科院林业所所长郑仁华,是施季森早年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也是福建杉木育种事业的又一接棒者。

2003年,洋口林场建成全国首个杉木第三代无性系种子园。此后,以洋口林场为起点,福建全面推进杉木第三代种子园建设。2015年,全省完成了杉木第三代种子园建设任务,累计建园6400多亩,比周边省份领先5至10年。如今,福建杉木造林已普遍实现第三代良种化。

当前,洋口林场正推进杉木第四代遗传改良。

60年,岁月变迁;60年,久久为功。参与洋口林场科学研究的人员,有3人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有20多人成为林业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林场累计主持或参加了13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重大成果奖26项。

>>>记者手记

期待更多更出色的绿色答卷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这张绿色答卷,是一代又一代生态建设者们践守初心、接续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晶。

推进国土绿化,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上世纪50年代,洋口国有林场建场之初,就在全国率先开展杉木遗传改良。60年间,以陈岳武副教授为代表的育种科研团队,不忘初心,代代传承,把论文写在大地,把青春奉献给青山。

回望八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坚守、坚韧、坚定,这些关键词伴随一路——

人民的好书记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苦战风沙,在东山岛建成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沿海防护林,帮助一方百姓拔掉穷根;莆田20年持续推进木兰溪流域治理工程,成就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长汀几代人咬定荒山不放松,演绎出“进则全胜”的长汀巨变,创造出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

洋口林场育种科研团队的事迹,为清新福建又增添一曲动人乐章。

如今,清新福建已是公认的生态“优等生”。然而,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休止符,更没有终点线。

洋口国有林场的科研团队不忘初心,继续助推中国杉木育种事业领跑世界,杉木第四代遗传改良攻关正有序推进。

新时代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有诸多课题: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优化生态文明的制度供给?如何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换通道?如何释放绿色惠民效应,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生态红利?……

我们期待着,八闽大地的绿水青山,将呈现更多更出色的绿色答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