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蟳埔女服饰 行走的特色文化标志

2019-10-02 08:47:5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东南网10月2日讯(本网记者 傅心玫 陈培源)走进泉州市丰泽区蟳埔村,被粗网包裹的青灰色蚝壳随处可见,几座蚝壳厝藏于民居中,整个村庄显露出浓厚的“海味”。在这座海边渔村里最为亮眼的莫过于来来往往着装特别的蟳埔女——粗布斜襟右衽衣简朴宽松,搭配七分黑裤,头发绾成髻,戴着鲜艳美丽的簪花围,行走间便成了一道风景线。

黄晨在制作蟳埔女服饰。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蟳埔女习俗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具有本土独特文化风格的蟳埔女服饰也引发了一波波关注。黄晨是蟳埔女服饰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承人,也是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丰泽蟳埔女服饰”代表性传承人。潮涨潮落间岁月更迭,他在一间服饰店中坚守40余年,与孤灯熨斗为伴,用双手守护这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传承独特的文化艺术。

裁剪缝合 裁出海边渔村的文化印记

蟳埔村以海为邻,这里的居民大多以渔为业,为了生计,勤劳的蟳埔女既能下海抓鱼虾,又能上滩涂敲蚵,在生产与生活中孕育出一方风情,被称为“福建三大渔女”之一。

蟳埔女服饰宽松美观,以往是为了方便劳作设计,成为当地一大文化特色。 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蟳埔女的服饰,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方便劳动而设计的。”黄晨告诉记者,蟳埔女所着衣服多由棉麻粗布制成,宽松舒适,上衣为斜襟、七分宽袖、右衽,俗称大裾衫,裤子为七分阔腿裤,这样的设计便于在海滩上劳作,挑担行走又轻松自如,“以往的衣服以蓝色、灰色、黑色为主,朴素又耐脏,而头发也是刻意盘成一圈,再穿一根骨簪固定,防止低头时长发垂下影响劳作。”

黄晨表示,蟳埔女服饰已有数百年历史,以往均为手工制作,工序精致。1973年,11岁的黄晨师从自己的舅公,开始学习蟳埔女服饰制作,“一开始也是想着学一样手艺,学着学着就越来越感兴趣,三年多后,我就开始独立进行制作了。”以往蟳埔女服饰为纯手工制作,广到画线剪裁、细到每处针线缝合都需要依靠双手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对制作者的细心与耐性都是一份考验,“有时一站就是几小时,尺寸也不容有一丝差错。”到1978年后,同期学习这项技艺的20多人陆陆续续转向了其他行业,只有黄晨选择了坚守,“这种传统的技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流传下来,现存的就是精华,需要有人守护。”

几盏茶后,黄晨来到制衣间制作一件衣服。蟳埔女服饰的制作对布料有一定要求,“一般使用棉布或者麻布制作,经薯榔汁等染成深色,以防在劳作过程中被海水侵蚀或被阳光暴晒褪色,后来生活方式变得多样了,布料颜色也丰富了。”橙黄色的棉布根据顾客自身的尺寸画好线后裁剪,布料裁剪尺寸一般不能太长太宽,以防海边劳作时被渔网缠住,但又要设计得宽松,方便弯腰伸手等,这就要求制衣者具有丰富的经验。裁剪后的布料边角用浆糊粘合固定后进行熨烫,如此反复多次,再使用缝纫机缝制。一个多小时间,黄晨在熨衣的桌板与缝纫机前来回走动,一件上衣才初见雏形。“这还不是最费时间的,缝合衣服上的盘扣还需要两三个小时。”黄晨介绍道,如今制作一件衣服需要花费5个小时左右,包含画线、裁剪、粘合、熨烫、缝合等步骤,有时一天只能做上一套蟳埔女服饰。精细繁杂的工序耗费时间长,但成品颇受顾客喜爱,“手工的衣服布料穿起来都比较舒适,其次用双手做出来的东西,不大容易坏,跟机器做出来的也还是不一样的。”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