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今日要闻 > 正文

【网事】漳州12315:全国首个消费者投诉服务台

2019-10-07 09:00:00 陈志远 卢丽娟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分享到:

2019年10月7日福建日报网事版(5版)主要稿件:


漳州12315:全国首个消费者投诉服务台


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实景竞答活动掀起网上爱国主义沉浸式体验热潮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东南网与您相约“载梦前行”


     漳州12315:全国首个消费者投诉服务台


漳州市芗城区12315服务台针对一起美容服务纠纷启动诉调衔接工作机制,与区法院一起调解,成功化解消费纠纷。(受访者供图)

   1996年5月2日,在漳州市工商局芗城分局诞生了全国第一个消费者申诉举报服务台。(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10月7日讯(本网记者 陈志远 卢丽娟 实习生 戴钰城)

印记点评

1996年5月2日,漳州市工商局芗城分局在全国率先创建了“3·15”消费者投诉服务台,开通“2031315”投诉举报电话,承诺电话响铃不超过3声,10分钟内赶赴现场,24小时快速反应受理、调处消费者投诉举报,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秩序做了大量工作。

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跟进报道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漳州12315”的经验做法在全国迅速得到推广。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12315”早已随着漳州水仙花的浓郁芬芳香飘九州,成为全国工商系统打假维权、执政为民的一个响亮品牌,成为全国人民认识漳州的一张闪亮名片。

印记故事

消费有问题?漳州12315帮您!

当第一缕晨光撒向大地,漳州这座海西城市便在喧闹中醒来,开始了平凡而又全新的一天。

“丁零零……丁零零……”漳州12315指挥中心大厅内铃声此起彼伏,接诉员们面带微笑,忙着处理一件又一件的消费投诉。“您好!漳州12315为您服务……”电话里热情而亲切的声音让翁先生心头一暖,“我们合作社购买了洋葱种子用于播种,到了收获季节却未见结包,我们怀疑种子质量有问题,请你们帮帮我们。”

接诉后,12315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调查,经多方分析,发现洋葱不能“结包”是因为种子公司误提供了非当季播种的种子而造成的。经调解,种子公司一次性赔偿翁先生等7户农户14.5万元。纠纷解决以后,翁先生代表农户为12315献上了写着“情系消费者,维权得民心”的锦旗。

2012年12月4日,东山县农户林某在胡萝卜收获季节,发现田地里的胡萝卜开叉、畸形现象严重,卖不出去,近30万元眼看就要打水漂。林某心急火燎地向漳州市12315中心投诉。受理投诉后,漳州市12315中心迅速成立了一支由法院、农业局、东山12315服务台、村12315服务站点工作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工作人员调查发现,经营者李某所售的胡萝卜种子,外包装上标签标注的内容不完整。工作人员当即启动诉转案,予以立案调查。案件查处迅速,促成调解协议达成,经营者李某以28.2万元的价格收购60亩受灾胡萝卜。在当事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后,东山12315当即启动诉调衔接程序,由法院对调解协议予以确认。很快,林某拿到了全部赔偿款。诉转案工作机制达到了“以案促管”“以案促调”的效果。诉调衔接机制,为调解协议的履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这样的维权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本着“有诉必接、有假必打、有难必帮”的理念,小到几毛钱的铅笔,大到上千万元的医疗器械,“漳州12315”一样做到诚心、热心、耐心,细心。

做同一件事不难,专注把一件事做好也不难,难的是20多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把这件事情做好。

23年来,“漳州12315”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宗旨,大力弘扬首创精神,在全省率先推行“维权直通车”“诉转案”“夜间消费维权与巡查监管”“消费维权专家信息库”等维权机制;建立“诉调衔接”和消费者权益行政保护联席会议制度,逐步构建“大调解”维权工作体系;率先开展消费投诉公示,开展多维度的投诉公示,提高公示的综合效应;整合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热线平台,构建统一、高效、权威的12315行政执法体系。

设立至今,“漳州12315”共受理消费者咨询274394件、申诉举报6536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050.7万元,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印记声音

国徽是你锐利的眼睛,红盾如你炙热的心灵,“315”正义的使者,如星星闪耀在人们心中。

——消费者钟女士

有诉必接,有假必打,有难必帮。“漳州12315”用真心服务,用诚心交流,用耐心调解。

——市民张先生

快速反应,消费者的保护神。

——退休工人严先生

感谢您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与维护,你们公正无私、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和勤政为民、真诚服务、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原漳州师院化学环境系团委

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实景竞答活动掀起网上爱国主义沉浸式体验热潮

数字展馆寻找“小星星”参与互动答题。


互动答题题型


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体验“逛展+答题”。郭晓楷 摄

东南网10月7日讯(本网记者 郑晓丹)从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到人民的好书记谷文昌,再到“五连冠”女排精神再创辉煌、实现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每一段传奇故事,都让我们热泪盈眶。

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方志办、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联合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实景竞答活动,打破了次元壁(网络语,意即突破沟通障碍),掀起网上爱国主义沉浸式体验热潮。

旧瓶装新酒 玩出新时尚

“新中国第一艘挂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轮船是哪艘船?1953年发行的五分钱纸币,上面所使用的图案就是这艘船。”一道道趣味横生的题目,遍布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或是知识连线,或是图片找错,又或是九宫格拼图……当下年轻人熟悉、爱玩的小游戏,都和展馆无缝对接。

2016年,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全省45个全国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数字化,以实景展馆全景影像为呈现内容,结合弹窗、720度全景等技术,建成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如今,数字展馆再次升级,增加趣味性、互动性与知识性,推出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网络实景竞答活动。

古田会议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洪武子初次看到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便惊呼:“这个产品太先进了。”在他看来,展馆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代感、代入感的竞答活动相结合,非常有意义。

“用答题为阿中哥打call”

上线第一时间,千人同场竞答。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实景竞答活动在福建全省各行各业开展,在年轻群体中,参与竞答活动更是成为一种时尚。

“虽不出门,可览福建展馆于眼底,亦可学历史知识于心间。”松溪县旧县乡组织委员吴勋大学毕业后,就投身于基层工作,在他看来,竞答活动形式新颖,操作简单。网友在游览各实景展馆的同时,可以进行双向互动,了解更多爱国知识。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学生吴腾参与了竞答活动,在他看来,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与竞答活动相结合,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选择,不再局限于文本、影视音频、讲话等传统方式。这种寓教于乐、双管齐下的多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创造浓郁的爱国文化氛围,让青少年能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

让“低头族”积极“向上看”

在互联网阵地上,如何让青年人抬起头“向上看、向善看”,就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打破次元壁,营造新的教育氛围。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推出竞答活动,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青年学生个性化需求较高,热衷于新鲜事物。”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宝艳表示,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青年学生多样化需求,因此需要寻求新的载体,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本次活动把实景竞答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符合青年学生的接受规律,能够使其有效吸收并内化为思想武装。

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2月25日。广大网友登录答题页面(http://fjagzy.fjsen.com/)参与答题即可获得抽奖机会(具体奖励办法见竞答活动页面),赢得相应奖励。此外,最终累计积分前三十名者(若积分相等,将采取网络抽取方式产生),还将获得主办方颁发的证书及奖品,并在福建日报、东南网及“新福建”手机客户端等平台上公布。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东南网与您相约“载梦前行”

扫码浏览H5

东南网10月7日讯 (本网记者 蔡秀明 林闻)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南网于10月1日前推出H5作品《载梦前行》。

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历史与未来在2019年交汇,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H5作品《载梦前行》,邀网友共乘新福建快车,用长图形式描绘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改革开放40年,再到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在这期间福建发生过的标志性事件,带领人们找寻回忆里闪光的那一刻。

倾听历史回响,追寻初心使命,在重温与追忆中汲取力量,在畅想与希望中继续前行。H5作品采用全媒体融合传播,使这些留在记忆中的历史时刻散发出时代的魅力,让网友感受到福建70年的成就和发展,共同奏响新中国70年的华美乐章。

H5作品最后将生成显示“恭喜您,成为第××位福建发展的见证者”。你还在等什么?快和我们一起载梦前行吧!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