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昌吉,情留天山——第七批福建援疆故事
2019-12-20 09:02: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用阅读点亮未来”爱心行动,让昌吉木垒县的孩子们拥有了大量书籍。(资料图片) (三) 援疆闽师演绎桃李情 “白笔在手,黑板于后,三尺讲台足够。也清愁,亲儿尚幼,眼见日日消瘦,心弦似紧扣。又见校友,因是夫子援疆由。” 这首诗词,出自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的一名学生。今年教师节,看到这首专门写给他的词,援疆干部、厦门市禾山中学教师胡先锋眼眶湿了。 2018年,福建省增派教育部计划165名教师前往新疆支援,胡先锋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他第二次赴边疆支教。 在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胡先锋任教两个高中班级的语文老师。教少数民族学生文言文,难度不小。 “他们中有的初中是‘民语班’,没有学过汉语。好在,他们对文言文有很强的兴趣。”胡先锋表示,“我鼓励他们课外在周记中畅所欲言,不限定题材,不限定内容,不限定字数,尽最大可能让他们动起笔来。” 与胡先锋一起在该校支教的还有厦门的5名教师。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接过“厦门理科实验班”的接力棒。2015年8月,第六批厦门援疆干部执教该校“厦门班”。2017年,新一批厦门援疆教师从他们手中接过教鞭,带来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厦门班”的孩子们冲刺2018年高考。 那一年,“厦门理科实验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班42人有39人上了本科线,上线率93%,高考总分平均高出其他平行班21.8分。”厦门赴吉木萨尔县援疆支教队队长高剑华介绍。 组团式的教育援疆模式,做法创新,成效明显,得到当地认可。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史光清告诉记者:“在开设实验班以前,我们县高中生源数量存在逐年下降的情况,现在,实验班正在逐渐发挥出示范辐射效应,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留在吉木萨尔就学,今年8月,第二期厦门理科实验班也开班了,班级学生人数较首期有所增加。” 援疆前的林军,任福州屏东中学副校长。从一个省会城市的重点中学,到一所学生成绩弱、家庭辅导弱的少数民族学校昌吉三中,林军与3名同事一起,思考着如何为昌吉的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用了一年半,他与学校的福建援疆团队一起,“引进一个理念,带出一支队伍”,深入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建设、科研教学、校园宣传、德育发展等工作中。昌吉三中的孩子们,因此有了更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 教育援疆,责任重大。在昌吉,不仅有165名福建援疆教师的倾力奉献,福建援疆还组织116名专家学者来昌吉州开展培训工作,全州受训教师达1590名。昌吉州的370名中学骨干教师和100名中学校长书记还赴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培训。 “先生可曾认得学生否?先生二来西域,身体可好?自当日一别,还不曾见得先生尊容。学生思量先生多时矣。先生之教诲,至今记忆犹新……”胡先锋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这名哈萨克学生写给他的短信。每每打开,他都会想起那群可爱的学生,那份深厚的师生情。 “在这片土地上我看到了绿洲,看到了诗情画意,看到了希望。”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