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南山遗址 这里出现福建第一批农民

2020-02-03 17:39:04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前世传奇 

稻谷·磨光黑陶·蓄水池 

讲述人 范雪春 (福建博物院研究员)

万寿岩遗址和漳平奇和洞遗址的福建史前人类,先后经历了数次冰期,距今6200年~3000年的明溪南山史前人类则迎来了最温暖的时期,迈入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向青铜时代转变。这里也发展为当时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内陆农耕文明,并且掌握了当时中国较成熟的稻作农业和先进的制陶技术。

在末次冰期结束后,距今6000年至5000年,全球迎来了一个温暖高峰期——森林带北移,冰盖融化,海面上升到历史高位。

温暖的气候造就了宜居的明溪盆地。当时这里森林茂密,河网密布,河里鱼儿成群,山上动物遍地,可谓林深水美。距今1500万年前,今天明溪县境内的几座火山相继爆发,留下了许多火山遗迹,明溪也成为我省盛产蓝宝石的地方。进入全新世后,明溪盆地成为南方罕见的一个沉积型盆地。

南山地处盆地的中心的边部,一座相对孤立的灰岩山体,基岩为天然的石灰岩,岩体上面覆盖着较厚的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红土层,山顶比较平缓,山体南侧、北侧、西侧的洞穴密布。也许正是看中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量南山先民聚集于此,繁衍生息长达3000多年。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温暖的气候,让这里的人口迅速增长,捕鱼狩猎采集已经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一个内陆农耕文明由此萌芽、发展。

考古专家在南山遗址4号洞穴2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浮选出10万余粒碳化稻谷和大量的狗尾草、飘拂草,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南山遗址的先民们已经掌握相对较发达的稻种农业,并学会大量种植水稻。这些碳化稻谷是目前在武夷山东麓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水稻遗存,这在同一时期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史前洞穴遗址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碳化稻谷旁发现的大量狗尾草和飘拂草,是典型的农田杂草,其出现说明这些稻谷不是收集或交换得到的,而是南山先民自己栽培种植的。

考古团队对南山遗址人骨的研究显示,南山先民患有龋齿、牙结石、牙釉质脱落等口腔疾病。这些是典型的农业社会人群才会有的特征,进一步佐证了南山先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农耕技术。

除了稻谷,他们还种植粟(谷子)、黍(糜子)、大麦、大豆和绿豆等多个品种,甚至可能还栽培梅子、柿子、猕猴桃、葡萄等鲜果类植物。

而粟和黍两种小米的遗存,是目前在整个华南地区,包括岭南地区和武夷山脉以东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小米遗存,为探讨整个华南沿海地区的稻作农业和粟作农业的来源问题提供了关键的考古实物证据和新的线索。

同样是在4号洞,考古专家们还在距今5000多年的地层里,发现了大量省内罕见的磨光黑陶,从工艺和质量可以看出,勤劳而富有创造性的南山先民当时已经掌握了引领时代的制陶技术。

磨光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周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地处山东的龙山文化就是以磨光黑陶闻名,其年代距今4300年到4000年。此前的考古成果也认为磨光陶发源于中原地区。

过去,学界普遍认为,福建山多林密,自然资源丰富,人类不太需要改造提升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因此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但南山遗址的发掘表明,在比龙山文化更早的5000多年前,福建的制陶业就已经非常发达。早在距今1万年左右,南北方就已经开始了交流融合,在粟和黍来到南方的同时,先进的制陶技术是否也从福建传到了北方?

南山遗址的陶器种类多样,主要有釜、罐、鼎、豆、壶、杯、纺轮、网坠等,工艺水平甚至可与现代陶艺相媲美。这种磨光黑陶上了黑釉,釉色圆润柔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色泽十分抢眼。

南山遗址的陶器纹饰非常丰富,有绳纹、条纹、篮纹、曲折纹、叶脉纹、圆圈纹、刻划纹、网纹、戳点纹、压印纹及附加堆纹等。南山先民还开始在磨光黑陶上用朱砂施一层彩绘,这也表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南山先民开始了对美的追求。从省内来看,与南山遗址同时期的昙石山遗址也发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陶器,但相比之下,南山遗址的陶器技艺略胜一筹。

目前,在福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闽侯昙石山文化、霞浦黄瓜山文化和漳平奇和洞文化,而在距今五六千年前这个时段,南山遗址的出现,填补了福建内陆地区考古学的许多空白。如果说昙石山遗址是海洋文化的代表,那么南山遗址则是内陆农耕文化的代表。

从出土的文物分析,南山先民们在已经进入到相对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阶段后,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南山文化。从经济的发展形态来看,它已经超过了沿海地区的海洋文化。

山顶区域发掘的100多个不同时期的柱洞和两个大型蓄水池,表明从新石器时代直至商周时期,南山先民已选择在此长期、大规模生活。在山顶修建房子后,他们只有在极端天气出现的情况下才回到洞穴居住。

在山顶居住的人多了,饮水就成了难题。为了解决饮用水问题,南山先民创造性地挖掘了大型蓄水池。蓄水池内取水处用鹅卵石围铺一圈,最深处达2米余。蓄水池设计很精巧,开始时先挖一个很大的坑,然后往中心点挖下去,像一个井。水满的时候,四周可以取水;水少的时候,就到最低的地方去取。这在全国考古史上非常罕见。大型蓄水池也可以说明,当时山顶的人口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在南山遗址的4号洞和山顶都发现了5座不同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墓葬。其中,4号洞的骸骨还保存完好,但在山顶遗址并没有发现骸骨。其原因在于南方的土壤呈酸性,腐蚀性强。而4号洞则属石灰石溶洞,土壤呈碱性,因此几千年前的骸骨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墓葬最长的2.38米,最短的1.3米;尸骨保存完好,牙齿很白,可以清晰地看见仰身直肢、俯身屈肢、俯身折肢等埋葬习俗。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华南地区的史前人类遗骨保存状况较差。因此,南山遗址保存有人骨的墓葬就显得尤为珍贵。而这些比较完整的墓葬说明,南山先民的葬式、葬俗,跟商周时期并不太一样,有助于了解当时的人类对于生老病死的观念以及社会观和宗教崇拜。

1  2  3  4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