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多家企业采取“共享员工”模式 缓解疫情期间用工荒

2020-02-20 22:44:58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林瑶  

小吴在打包商品(受访者 供图)

东南网2月20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上午,在福州沃尔玛仓山万达店内,小吴正在忙碌着打包商品,拿给快递员送出去,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叫“共享员工”。 “共享员工”在特殊时期上岗,既满足了商超的人力需求,又缓解了待岗人员的收入压力,该模式在疫情期间走红。

“共享员工”模式走红

小吴是福州一家餐厅的员工,受疫情影响,餐厅一直无法营业,他只能待岗在家。前几天他了解到,餐厅和沃尔玛签订了协议,在待岗期间可先安排员工到沃尔玛上班,他就报了名,经过短暂培训后,他正式上岗成为一名“共享员工”。

“他们工作比较简单,容易上手,做网上订单的捡货和打包工作。”沃尔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福州沃尔玛有“共享员工”6名,目前在电商部工作,报酬为18元/小时,按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日薪达到144元。待疫情结束或原企业正常运营后,这部分“共享员工”回原企业上班,同时可以继续在沃尔玛门店兼职工作,增加收入。

据介绍,因疫情影响,沃尔玛福州区域还有部分外地员工无法按时返岗,仍有上百个岗位“虚位以待”,对因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开业的企业员工开放。

“受新冠肺炎影响,许多企业暂停营业,同时我们的门店也面临着巨大的人力缺口。”沃尔玛工作人员表示,春节期间不少员工回家过年,疫情发生后,很多人没办法及时回岗,同时线上购物的人越来越多,到家业务陡增,人员紧缺压力更大。主要岗位包括电商拣货员、理货员、鲜食员工、收银员、迎宾员、推车员等。

据了解,企业与沃尔玛达成合作意向后,企业推荐员工自愿到沃尔玛上岗。沃尔玛为到岗员工提供岗前培训,包括规章制度培训、业务操作培训和安全防范培训等,此外沃尔玛还为到岗员工提供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消毒液、护目镜等,并保证工作所需的相关劳保用品。

记者了解到,不少企业尝试通过“共享员工”的模式,解决用工问题,目前已有盒马鲜生、步步高、顺丰、哈啰出行等十余家企业先后启动了“共享员工”计划,让因疫情赋闲在家的市民能有工作收入。

在疫情期间,福建本土超市永辉每天正常营业,到店、到家业务量增长迅速,用工持续紧张。永辉第一时间向社会发起了“紧急召唤最美逆行者!”的招聘启示,欢迎各行业暂时歇业伙伴来永辉“上班”。

截止 2 月 18 日,永辉已与众多餐饮、酒店等连锁企业员工建立了联系,开展共享员工合作,总计超过1000名人员经过培训加入永辉开展工作。“共享员工活”跃在线上拣货、线下门店理货、整理排面、入口安检等岗位。

永辉表示,由于零售商超与餐饮企业对员工能力、经验等要求存在共性,比如需要”健康证“、相关岗位所具备的能力及经验相似等。同时两个行业的用工风险程度也相对接近。接下来,永辉还将继续加强与餐饮等企业员工共享。

还有一些传统行业也走向“共享员工”的模式,缓解用工的需求。2月18日,在泉州石狮市,有71名来自当地多家酒楼和酒店的员工,分批走进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上岗。

据了解,为缓解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用工短缺,最大限度促进企业实现增产扩产,石狮市引导淡旺季、用工峰谷、工人余缺企业间“转岗共享”,如引导餐饮、旅游、酒店等暂缓复工行业,将闲置劳动力调剂到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生产企业、外贸订单多的工业制造企业等人手紧缺的行业。

连线律师:要明确三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对于“共享员工”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资深律师李可书,他说,“共享员工”的模式,对解决疫情期间出现的用工矛盾,起到了一定作用,“对三方来说都有帮助,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

李可书表示,共享双方应当通过协商签署书面协议,必要情况下签署三方协议,明确三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约定合作性质、“共享员工”人数、用工期限、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培训安排、劳动报酬及支付、劳动保护、退出机制等事项,明确法律风险与责任归属。

李可书指出,借入员工的企业应当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合法用工,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注意员工身体、健康、能力等方面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及当地政府要求,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装备及劳动条件;在休息休假方面也应当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在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同时,应支付加班费。

“员工注意三方合同的签定,要保证自己的薪酬待遇、工伤保险等,不会因为共享,出现两边企业都不管的问题,用工协议要写清楚。”李可书说,对于“共享员工”来说,要核实原企业的工伤、医疗等保险的参保情况;对协议所规定的权利义务有充分的知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