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管九土墩墓群:青铜文明曙光乍现 颠覆“福建先秦无史”

2020-03-09 10:07: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如果将来能在闽北和闽南的某地发现城址遗迹,那么城址和土墩墓这类贵族墓葬相互印证,福建青铜文明的曙光将真实再现,那就是重新认识福建文明史的突破。

印纹陶

专家点评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杨楠:

从宏观上考察,中国古代封土或坟丘的起源发展,与江南地区土墩墓可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墓上封土的习俗早在夏商之际的江南地区就已经存在,然后出现于豫皖两省的江淮之间,大约在春秋中晚期以后扩展到南方其他地区和北方中原一带,进而延续到汉代及其以后广大地区的墓葬遗存。

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付琳博士:

土墩墓中所见的器物祭祀遗存一般都出现在丧葬过程中相对固定的环节,而且在土墩内摆放祭祀器物或挖掘祭坑的空间位置也存在一定规律可循。江南地区土墩墓中常见四类器物祭祀遗存形式,即“墓下祭祀”遗存、“墓前祭祀”遗存、“墩上祭祀”遗存和“墩脚祭祀”遗存。土墩墓中的“墓下建筑”遗存、人骨祭坑和燎祭遗存等可能与丧葬祭祀活动相关。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谷建祥:

江南地区大型土墩墓的形制演变与中国先秦史的发展息息相关。西周初年,江南上层社会虽已受到了西周文化的影响,但从葬制上看,主要仍以土著文化为中心,没有摆脱“平地起封”这一从新石器时代发展而来的土墩墓的葬式。其“一墩一墓”的规格和“石床”的出现大概只是本地社会中阶级分化的体现,而非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所致。这种分化,标明新的阶级的产生和意识形态上的独立,新的阶级已成为当地先进文化的代表。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