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当清明遇到疫情,如何寄哀思

2020-04-03 07:55: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每逢清明,人们总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与怀念。眼下,又到清明时节,但疫情尚未结束,人群聚集存在疫情传播风险。当传统节日遭遇特殊时期,该如何寄哀思?

2日,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与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在三山人文纪念园共同举办以“传承抗战精神·万众一心抗疫”为主题的清明祭扫英烈活动,表达对烈士的深切缅怀之情。图为福建新四军研究会代表在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前瞻仰先烈英名。 本报记者 吴鹏 摄

预约现场祭、网络云上祭、个性化代祭…… 

当清明遇到疫情,如何寄哀思 

东南网4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清明将至。

每逢清明,人们总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与怀念。眼下,又到清明时节,但疫情尚未结束,人群聚集存在疫情传播风险。当传统节日遭遇特殊时期,该如何寄哀思?

不一样的清明

提前预约、佩戴口罩、扫码入园、测量体温……记者看到,在福州开放预约的三山人文纪念园、圣泉陵园等6家陵园,入园井然有序,并没有出现“排长龙”现象,园内也很安静。

“没有了往年的喧闹拥堵,今年的清明不一样。”三山人文纪念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每到清明前后,大家都很紧张,“接待客流最高峰达到一天十几万人,面对洪水一样的人潮,压力非常大。今年有疫情防控压力,但客流量明显减少”。

根据福州市部署,今年清明,全市骨灰楼堂、塔等场所暂停开放,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对陵园(公墓)的墓位祭扫实行限制性祭扫,市民需登录“e福州”App预约第二天的祭扫。

三山人文纪念园每日开放2000个预约名额,分4个时间段入园。4月1日下午,记者在园内看到,前来祭扫的市民并不多,园内秩序井然,绿意盎然,宁静祥和。为倡导绿色低碳,消除火灾隐患,如果市民自带了冥纸冥币等可燃物,可以免费兑换鲜花一束,并领取一块祈福牌,填写愿望后悬挂在祈愿架上。自带的纸箔则装入环保纸袋,填上先人姓名和墓位区牌号后由园区统一代烧,或自行前往集中焚烧点焚烧。

“纪念先人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清明才做的‘任务’。”福州市殡葬协会会长林军说,慎终追远,不在熙熙攘攘,而在虔诚心意。“这个别样的清明节,民众不妨感受‘静下来’,感悟生命。”

“周围很静,今年清明来陵园扫墓的感受确实不一样。”现场祭扫的市民林小姐说,没有以往清明节的拥堵和喧闹,她安静地在墓前和逝去的亲人说了很多心里话,泪流满面,感慨万千。“以后打算常过来和先人说说话,不一定非要在清明节才来祭扫。”

“云上祭”成新风尚

“既要努力满足群众的传统祭扫需求,又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今年清明祭扫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邱玮介绍,根据福建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今年清明,我省暂停组织群众集中祭扫、集体共祭、骨灰撒散等群体性活动,对办理安葬(放)的逝者亲属采取限时段、限人数措施。不具备现场祭扫条件的城镇公墓进行封闭式管理,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各地结合实际确定是否开放现场祭扫服务、开放的区域范围及所应具备的条件。

对因疫情防控需要无法到现场祭扫的群众,鼓励其选择网络祭扫。目前,省民政厅依托闽政通App上线“清明云上祭”,链接各地祭扫服务平台,提供网上祭拜、预约祭扫服务。

各地也纷纷推出网络祭扫服务平台。如,福州市上线“清明纪念”网络祭扫平台,截至4月1日,平台注册用户15000余人,建成网上纪念馆1500间,当日访问量达6300次。厦门开通网上“云祭园”,市民可通过“i厦门”微信公众号免费进行网络祭扫。不少地方还推出个性化代祭服务。

为追忆先烈,各地还纷纷在网上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网友们通过线上祭拜、献花、留言等方式,致敬在中国革命建设历史进程中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致敬在战“疫”期间牺牲的“逆行英雄”。

记者手记>>>

回归“清明”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可见,注重“清”和“明”,慎终追远,是清明节的“初心”。

缅怀先人,心胜于形。清明祭祀的真正意义在于一颗诚心、一片真情,而非祭祀的形式。从鞭炮香烛到鲜花丝带,从“墓前祭”到“云上祭”,变的是祭扫方式,不变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今年清明,让我们以更沉静的内心、更清静的环境,深深地怀念我们的先人。

清明节的初衷,不仅仅是用来怀念逝者,同样也提醒着我们重温生命的意义。今年的清明节尤为如此。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命公开课”,让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真谛,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珍惜生命。

重形更重情,祭祖更祭心。让清明,真正回归“清明”。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