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多地官员基层干部“直播带货”火了
2020-04-14 08:00: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林雯晶 |
4月12日,晋江金井镇围头村村主任洪水平(右一)再次进行网络直播,为围头鲍鱼“代言”。 蔡奕凡 供图 创新工作方式 提升地方官员基层干部社会治理能力 有分析认为,地方官员、基层干部不仅要当“营销员”,还要当“网络主播”,熟悉互联网话语,用具有亲和力的方式“带货”。这对他们的公共沟通能力是一次有益锻炼,只有脑子里“有货”,才能带得动货。 “很高兴跟大家见面,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推动我们村的鲍鱼上线销售。”4月12日下午,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支书洪水平乘船出海,来到渔排作业平台,为本村的鲍鱼直播带货。虽然闽南口音浓重,但是他直播起来游刃有余,既当“导游”又当“导购”:抓起个大饱满的鲍鱼,给网友们科普鲍鱼的各种知识;回到岸上,花样介绍鲍鱼的多种烹饪方式……2个多小时的直播,吸引了超3.5万名网友的围观,淘宝直播间得到3万多的点赞,微博话题#围头村书记直播卖鲍鱼#阅读量达151.8万,当天全国各地网友下单购买了2679斤的鲍鱼。 这是洪水平第二次为围头鲍鱼直播带货。3月22日,洪水平就打头阵,在“围头海峡第一村”抖音直播平台上客串“主播”,“带货”推介海峡渔村名优特产。持续两个半小时的直播“首秀”吸引了1万多名网友围观,得到320多条弹幕和6000多个点赞。首次直播后,围头村鲍鱼线上线下比以前每天多销售2000多斤,销量较疫情之初翻了两倍。 “这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更深的考量。走线上线下融合之路,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洪水平说,目前围头村已组建了一支8人的电商团队,正在积极探索一条由党支部主导、村里搭台、电商团队运营、微商达人唱戏的“互联网+渔业生产+乡村旅游”围头发展“新路”;还计划与“网红”合作,在各个电商、社交平台进行鲍鱼的推广和销售,发展鲍鱼深加工;同时,通过短视频直播互动在线上销售海带、鱼干、虾米等海产品及鲈鱼、石斑鱼等生鲜配送。 “地方官员、基层干部变身‘网络主播’,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政府公共沟通的优势,直观地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理念。同时,地方官员、基层干部要注意公共沟通技巧,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提升政府营销能力,为好产品代言。”福建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承彬如是说。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方官员、基层干部当“网络主播”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也对其真正深入了解本地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了解把握本地乡村振兴的难点和关键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地方官员、基层干部熟悉网络话语,熟练运用网络工具与社会公众沟通互动,这对于在互联网时代,地方官员、基层干部转变社会管理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专家建言:要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多位专家在采访时表示,要解决地方特色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包括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及产品品牌的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王维奇认为,要借助互联网等新兴营销手段,打通农产品销售流通的“梗阻”。他表示,新媒体直播是当今疫情下农特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地方官员、基层干部主动接纳,其在直播带货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市场最新动态,倾听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挖掘当地农特产品特征与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经营主体适时调整销售与产品展示策略,并做好完整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集生产、收购、储藏、运输、加工、市场建设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采访中,不少农学方面的专家表示,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地方企业和农户应该更加积极地融入,企业可以代收农民农特产品,形成农产品集中地网络化,在农特产品方面,要将当地多种类型的农特产品集成,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品牌特色,形成统一的品牌,突出地域生态环境与文化优势,增加农业产品的活力与影响力。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谢宏忠认为,目前各地政府都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要服务于市场,疫情之下,地方官员、基层干部化身“网络主播”助力经济发展是特殊情境下的做法,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可以肯定。他表示,在这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手段之外,在平时地方政府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更大力地深化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出台相关惠企、惠农政策,如此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好、更优良的营商环境,从根本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