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科技创新,高校迸发澎湃动力

2020-07-06 07:59:15 作者:游笑春 张颖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三明学院与福建三农新材料公司联合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摄

科研团队以“保育促进产业、产业反哺保育”为目标,探索兰花资源保育和兰花产业发展共赢之路 

兰花保育有“样本” 

东南网7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在今年1月举行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福建农林大学兰思仁、刘仲健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国兰花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福建省花卉产业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重磅奖项的背后,是一群兰花人20余年的痴心“守护”。兰思仁教授介绍说,我国有兰科植物194属1388种,是全球兰属的分布中心、兜兰主要分布区域、世界蝴蝶兰原产地。但由于环境破坏、人为任意采挖等原因,数十年来,野生兰花资源急剧下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把兰科植物列为全科保护。

保育研究成了振兴中国兰花的第一步。从1993年开展资源调查开始,福建农林大学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遵义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海南大学、福建连城兰花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启了20余年联合攻关。

通过资源调查,他们在福建农林大学(原生种迁地保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蝴蝶兰核心种质库)、漳州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蝴蝶兰品种种质资源库)等地成立种质资源圃,迁地保存3918个原生种和园艺品种,建成国内最大的蝴蝶兰属植物种质资源库。

这一兰科种质资源库奠定了保育兰花的基础,推动一批珍贵兰科植物资源成功回归野外,有效缓解濒危压力。

稳住了资源,还得利用资源做更大的文章。课题项目组还利用基因技术,厘清兰属、蝴蝶兰属、石斛属和兜兰属系统发育关系,特别是率先突破了兰花基因沉默技术瓶颈,解析了花色、花香调控关键基因,为兰花的功能基因验证和分子设计定向育种提供手段。

“这为进一步推动兰花资源遗传改良奠定了坚实基础。”兰思仁教授表示,通过创新育种手段,目前兰花育种周期缩短一半以上,而且各项性状指标均大幅度优于传统育种。

以基础研究为引领,他们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但是能否以关键技术支撑产业化体系,从而构建起真正的创新链,找到兰花资源保育和兰花产业发展共赢之路?福建农林大学兰思仁教授课题组在国内率先提出“保育促进产业、产业反哺保育”目标。

2018年,福建农林大学牵头成立福建省第一个国家级的林产业创新联盟——兰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牵头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蝴蝶兰杂交育种技术规程》,规范蝴蝶兰杂交育种及种苗繁育过程。通过杂交选育,他们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蝴蝶兰新品种30个。根据首次鉴定出的20个香花蝴蝶兰的香味成分,培育出香花新种质11个。

他们创建的兰属繁殖栽培技术体系在国内兰花企业广泛运用。其中应用花期调控技术可使墨兰初花期提前30天,满足春节年宵花需求,为企业增效20%以上;发明蝴蝶兰模块智能化栽培管理系统,实现就地催花,减少因搬运造成的折损,降低成本50%。

以上成果在福建、广东7家示范企业应用,近三年来新增销售额7.27亿元,新增利润1.32亿元。

科研为产业“保驾护航”,项目团队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花卉市场兰花领域的格局。

目前国内兜兰主推主栽品种几乎都来自项目团队,其培育的兜兰新品种市场占有率高达85%。

在阿姆斯特丹全球最大的花卉市场,蝴蝶兰品种几乎都是来自中国,其中来自福建的品种超过50%,项目团队培育的蝴蝶兰“钜宝锦绣山河1号”等23个授权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45%。项目团队培育的“红星”等8个石斛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85%。

他们创建了秋石斛盆花和鲜切花生产、保鲜包装技术,现年产石斛鲜切花200多万枝,年种植石斛盆花280万盆,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等。

根据统计,课题组的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到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上海、江西等8省市区,新增销售额32.7亿元,新增利税4.1亿元。还有9968户农户进行兰花生产,新增就业岗位2337个。

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人员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含氟医药中间体新工艺。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摄

聚力技术攻坚、大力培养人才,推进氟新材料产业发展,将萤石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点萤石成“金石” 

东南网7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文/图) 毕业季来了,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院长助理肖旺钏有点忙。他一面收集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一面联系三明市氟化工企业,做起了“猎头”。他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让更多毕业生留在三明,服务地方发展。

这样的工作方式,效果明显。肖旺钏介绍,资源与化工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315人,截至6月底,有39人选择在三明地区就业,占省内生源数达28.67%,这个数字,比往年提高了很多。“三明市化工企业缺人才,对于有意向在三明工作的学生,我们会积极推介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岗位需求。”

院系领导、老师、辅导员联合出击,吸引化工人才留在当地就业,是近年来产业发展之需。记者了解到,目前三明、南平、龙岩等地都把氟化工作为培育发展的重点产业,纷纷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人才,因此成为争夺的重点。

2017年,三明市政府依托三明学院,成立了福建省首家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服务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院长李奇勇告诉记者:“三年来,我们每年推荐160多名学生到地方企业实习,累计100多名学生留在三明地区就业,以应对氟新材料企业用人紧缺问题。”

除了人才培养之外,进行氟化工产业重大技术攻关,是研究院的另一个重点。

发展氟化工产业的基础资源萤石,是世界级稀缺资源。我省拥有约1860万吨萤石储量,萤石精粉品位约96%。然而,我省的萤石资源却面临无法在地化利用的窘境。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念保义告诉记者,我省萤石矿开采总量供大于求,本省消化能力不足,萤石精矿粉三分之一外销。“省内多数企业的产品仍停留在氢氟酸和氟化盐等初级产品,这些初级加工产品不仅消耗珍贵的萤石,还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污染。”

“我们的任务,是要通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氟化工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发力含氟精细化学品等下游精深产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将产业链上下游吸引至三明,形成集群效应。”李奇勇表示。为此,研究院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院校协同”为思路,走出一条“全链条参与、全人才服务”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李奇勇介绍,研究院针对氟新材料企业技术需求,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如与海斯福公司合作开发出国内领先的可替代PFOA表面活性剂,实现新增年产值5781.7万元;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含氟涂料助剂在永耀涂料公司获得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与高宝矿业合作,将氢氟酸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实现产业化应用;与福建中机铸材科技公司共同开发“水玻璃铸造废弃砂再生研究”成果申请专利,新增产值1795万元。

据介绍,三年来,研究院共获授权专利25件,转化项目3项,年新增产值2.85亿元,利税8347万元。研究院先后获批立项建设福建省氟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6·18”协同创新院氟化工产业分院、福建省氟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改性单体法合成长丝专用高压缩比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的新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2018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再生裂解炭黑的固相原位接枝技术”和“多氧杂含氟表面活性剂”两项技术成果已通过2019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初评。

6月底,来自河南和江西等地的化工企业纷纷来三明考察。河南强耐新材料公司是一家从事新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高新企业,它能帮助解决氟化工产业的萤石尾矿、浮选尾砂和氟石膏的固废问题,引进该项目落地三明,将提升三明绿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质量;江西高信有机化工公司是一家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它刚刚和我们签了协议,委托我们研发含氟烯烃中间体,研发成功后,这家公司将落地三明,借助我们孵化器的资源发展壮大。”肖旺钏说。

一份产业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年来,我省氟新材料产业规模、产品结构和工艺水平已有显著提升,扭转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局面,精细化学品、四氟乙烯聚合、新能源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氟化氢生产工艺技术较为先进。

推进产学研合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氟化工产业,正在福建兴起。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