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军营村:摘掉贫困帽 村民回乡发展
2020-07-07 07:25: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厦门同安军营村通过新农村建设,摘掉贫困帽,赢得游客青睐,村民纷纷回乡发展 走,回到那高山村 东南网7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 杨珊珊 通讯员 叶文彬 杨心亮)6月21日,正值周末,为了打理在厦门同安军营村里的民宿,村民高金余从厦门岛内的住所出发,一路向北。 从山脚开车到海拔近千米的高山村,要拐180余个弯。这蜿蜒曲折的山路对高金余来说,早已驾轻就熟。约一个半小时后,他就回到自己的民宿“菊园”中。 “原本我们很早就外出做生意了,自从开了民宿,每周都会回山上两三趟,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上住着。”高金余说,现在村里的民宿发展正当时。 高山村巨变 回到高山发展,是高金余万万没想到的事情。他的“没想到”源自离开时的窘迫。早在1991年,高金余就离开军营村,下山到厦门岛内闯荡。 军营村是厦门最边远的山村。30年前,村子穷困落后。村内都是土坯房,交通不便,十分闭塞,村民只能靠种植茶叶、地瓜和一点水稻,聊以糊口。 “我家有七个兄弟姐妹,吃不饱穿不暖,父母就让我们下山,到外面去找活路。”高金余说,自己和家人是村里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从打工,到积累了资金自己创业、开公司,他的经历可谓“走出大山天地宽”。 “那时回军营村的山路都是土路,开一趟车要四五个小时。”高金余清晰地记得,“当时想,我们应该不会再回来了。” 让高金余没想到的是,这些年,家乡也正经历着蜕变。1986年和1997年,时任厦门市副市长和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两次到军营村和白交祠村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他对困难群众的关怀给两村带来了长远的影响。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两村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示范,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2005年,硬化的水泥路一路从山脚下修到了军营村村口;村里的400多个旱厕被填埋了,家禽家畜圈养起来了,路灯亮了,自来水通了,公交车也上山了;村里有了文化园、图书馆、篮球场等;土坯房逐渐被新民居取代,连屋顶都进行了“平改坡”,红蓝相间,格外好看;村民种茶种果,钱袋子逐渐鼓起来,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人均收入已突破3万元……偶尔回军营村一趟,高金余总能发现村里的新变化。 “凤”归“巢” 看到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宜居,高金余动了归乡的念头。2015年,他开了村里的第一家民宿“菊园”。 “一开始做民宿只是当作一个副业,主要是为了退休后回来养老,顺便招待几个朋友。”高金余说。没想到,这几年,军营村的人气越来越旺。特别是2016年,厦门市委党校和同安区委党校同时在军营村和白交祠村设立教学点,两村依托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动力。去年,位于两村的高山教学点还成为福建省委党校的现场教学基地。 受益于山村的发展,去年,高金余的民宿每个月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现在,他的两个侄子也回村开起了民宿。 如今,从城市“返流”到高山上的人越来越多。今年在军营村新开业的“86号民宿”里,承载着返乡创业大学生高志云的民宿梦。 “我想把这个民宿打造成为高山上体验茶道、陶艺等的文化空间。”高志云说,大学毕业后,他在台湾创业,专注陶艺领域,“86号民宿”是他的一个特殊艺术品,他想扎根军营村,慢慢将它打磨。 “现在,村里已经有7家农家乐、20余家民宿,共有220多个房间可以接待客人。”军营村党支部书记高泉伟说,“以前村民都是下山去发展,这几年,包括十几名大学生在内的不少村民看到村里的变化纷纷回来,大家都对村里的明天很有信心。” “山路弯弯,建设新农村,齐心奔小康!山路弯弯,共筑中国梦,山村幸福长……”正如军营村的村歌《山路弯弯》所唱的,搭上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快车,这里的村民正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