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正文
分享到:

产业为翼 助力莆田发展

2020-07-24 08:13:3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林爱玲
围绕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实施“343”重点产业发展计划、抓实平台载体发展开发区产业集群、机制护航精准帮扶企业,近年来,莆田以产业为翼,助力高质量发展。

位于仙游县枫亭镇填海地块的华峰绿色纤维工业园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工程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229亿元,计划年产30万吨再生纤维。郑志忠 摄

多管齐下 夺取“双胜利” 

东南网7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莆田市委、市政府按照阶段性工作部署,千方百计防控疫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又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疫情初期,莆田市紧急筹集口罩、防护服等一批应急医用物资,广泛发动社会捐赠,总计接收应急物资125批次,短时间内缓解了医疗物资紧缺的压力。

在上级调配、社会捐赠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莆田市领导果断决策、不等不靠、迅速行动,组织企业转产,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企业加快生产口罩政策措施,联合鞋业协会、纸尿裤企业、制鞋企业等组建“口罩生产攻坚小组”,采取边设计、边试产、边改良的“小步快跑”模式,仅10天时间就完成设计、定型、日产量“0到100万”的突破。

为了促进企业恢复生产,莆田市及时出台复工复产六条措施、正向激励若干措施、共渡难关十条措施、稳鞋企促升级补充十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从信贷支持、费用减免、复产补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全市已安排专项资金近千万元,对规模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用电进行补助。

在克服疫情影响的同时,兜牢民生底线。莆田市全力保基本民生,及时调整社会救助政策,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0万多人;全力保居民就业,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1至6月,预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600人。

下一步,莆田市将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八项行动”,聚焦“两新一重”等领域,积极招项目、谋项目、引项目,同时创新消费模式,规范提升夜经济、地摊经济等,培育新的增长点。

生态治水 建设美丽莆田 

东南网7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陈峰)仲夏时节,骄阳似火。在莆田城厢区华亭镇西湖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走马亭段和濑厝段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着对溪边新建步道进行铺砖作业,力争在7月底前完成扫尾工作。

西湖溪位于华亭镇西部,是木兰溪华亭段主要支流之一。西湖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总投资1388万元,于去年9月份动工建设。河道从院里水库至木兰溪汇合口,总长约15公里,其中干流河道长约7.9公里,支流河段长7.1公里。项目涉及河道清淤清障,新建生态护岸、巡查步道、亲水节点、景观交通桥,并设置护岸林带等。

“木兰溪流域覆盖面广,一条条支流就像‘毛细血管’,只有将这些源头治理好了,木兰溪水质才能有效提升。”华亭镇党委书记、河长蒋万顺说,西湖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实现了防洪与生态、工程与景观、亲水与护水的协调统一,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水患河”“脏水河”变身“生态河”,西湖溪的综合整治是莆田生态治水的一个缩影。

莆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朱正扬表示,木兰溪流域水环境治理实践,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水理念。近年来,莆田市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景观休闲”的治河理念,兼顾防洪与生态安全,统筹推进河道沿岸公园、绿道等景观建设,打造出一系列生态城市绿心和亲水景观带,不仅使百姓摆脱了水患威胁,还从治水工程中收获生态福利。

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莆田市系统开展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和水管理等五个体系建设,初步构建了“一张水网、一片水乡、一泓清水、一条长廊、一组湿地、一脉文化、一定之规”的水生态文明格局,创建了水网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线上“带货” 扶贫拓新路 

东南网7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汉儿)盛夏时节,正是乌桕蜜的采收期。割开蜂蜡,如琥珀般的蜂蜜呈现在眼前。采蜜机内,蜂巢快速转动,香甜的蜂蜜慢慢涌出……仙游县大济镇溪口村村民林永福在院里熟练地采收蜂蜜。

58岁的林永福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养蜂已有10年之久。在县扶贫干部的指导下,近两年,这份事业才慢慢有了起色。

这个月,林永福前前后后收了有750公斤乌桕蜜,但眼前的“甜蜜”却让他犯了愁,大量的蜂蜜该往哪里售?

镇、村干部得知后,纷纷当起“推销员”,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吆喝”,线上线下帮林永福打开销路,创下了3天销出200公斤蜜的好成绩。“大家都在帮我宣传、卖蜂蜜。”林永福的心宽了宽。

疫情期间,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各地掀起线上“带货”热潮。在莆田,各类消费扶贫活动如火如荼展开,通过以购代销、网上销售的方式,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助推产销衔接。今年来,在全市贫困村挂钩帮扶单位、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累计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240.06万元,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138.09万元。

政府搭台,农户唱戏。莆田还将市振兴乡村集团作为扶贫产品归集购销平台,同时在壶兰乡村电商平台开设消费扶贫专区,为本地贫困地区累计销售大米、柑橘等扶贫产品135万元。

此外,莆田市还举办“2020年云端枇杷节”,开启云端消费扶贫模式。这个枇杷季,全市共寄递枇杷63.5万件2875.4吨,同比增长204%,服务产值达5751万元。7个县、区长(管委会主任)直播带货,分别为南日鲍鱼、兴化米粉、常太枇杷、荔枝啤酒、国圣酱菜等莆田特色农产品“代言”,线上线下成交额超7000万元。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