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畅通循环,释放澎湃动能
2020-07-31 08:32: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单志强 范陈春
上汽宁德基地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张文奎 摄 东南网7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范陈春 通讯员 王志凌)迎难而上,宁德经济展现强大韧性。7月27日召开的宁德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透露,上半年,宁德市12项主要经济指标有9项增幅居全省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项指标增幅居全省首位。 沉甸甸的经济“半年报”来之不易。这6项增幅“全省第一”,都是最能体现发展质效的经济指标,检验出宁德经济的成色和底色,更加凸显其深层优势和发展后劲。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产业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宁德市主要领导表示,坚持抱好“金娃娃”、发展大产业,构建起宁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抵御疫情冲击提供了硬核支撑。 宁德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抓住“循环”这一关键点,通过产业循环激发生产活力,通过市场循环牵引产业发展,通过经济社会循环推进民生福祉,在疫情“大考”中通过“压力测试”,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 产业循环动起来 市场循环活起来 疫情下,如何加快疏通产业链堵点?由于锂电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宁德将畅通内部循环和上下游协同,作为破局突围的有力抓手。 “七一”前夕,又一批使用新能源的行政执法车、巡逻车、出租车、网约车和寄递物流车等交付各接收单位。这是宁德在公务和公共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系列汽车,加快“电动宁德”建设,畅通产业循环的一个缩影。 针对受疫情影响可能出现的市场开拓难、企业融资难、社会就业难问题,宁德加快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堵点,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快“电动宁德”建设实施意见》《鼓励新能源车消费的六条措施》等系列政策,在市域内实现电动汽车、两轮电动车、电动船舶等终端产品新增或更新需求,助力市场循环活起来,牵引产业循环动起来。 目前,宁德四大主导产业已集聚上百家上下游企业,实现锂电新能源两家龙头企业80%的原材料采购可就近实现,占上汽乘用车80%体积的零部件可在一个园区内完成供应,产销一体、互为市场的产业链越舞越精彩。 “先把产业循环起来,再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传导,促成市场循环,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宁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里从组织领导、合作平台、激励机制等方面推出有效举措,加强供需衔接,搭建合作平台,努力以市域小循环补大循环、内循环促外循环。 四大主导产业凭借龙头企业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高效的循环体系,上半年很好地抵御住了疫情带来的经营风险,不仅产值实现逆势增长,而且龙头企业国内市场份额不降反增,吸引更多国内外上下游配套企业聚焦宁德、投资宁德。 数据最有说服力。上半年,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对宁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达124%;占宁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3.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既着眼抢占先机 又立足高点起步 5月,青拓集团成功解决了笔尖钢切削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三大难点,揽下多家企业的长期供货合同; 6月,总投资33亿元的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奠基,标志着宁德时代在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科技探索进入全新阶段; 7月,宁德时代与跃薪智能合资成立的河南跃薪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揭牌,发布电动智慧无人矿山整体解决方案——EnerMagic。该系统以锂离子电池纯电驱动技术为基础,将有力推动实现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网联化的矿山“新四化”; …… 科技支撑,宁德发展后劲足。宁德持续优化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配置,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科技、青拓集团等龙头企业每年合计近30亿元研发资金的基础上,再帮助争取国家、省科技创新扶持资金10多亿元,高标准建设宁德时代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青拓不锈钢产业创新中心等,有效集聚科技创新动能。 抢占行业发展新高点,宁德“金娃娃”正发力。 上半年,宁德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幅高于全市2.6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青拓集团完成产值595.04亿元,同比增长7.44%。 对此,青拓集团副总裁、青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玉泉认为,逆势增长得益于产业链合理布局和科技的强力支撑。“建立青拓冶金新材料研究院,我们集团就投入7000多万元,并引进业内顶尖研究人员,专业从事不锈钢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及应用,目前已拥有核心专利203项,相当部分核心专利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他说。 随着正威、福浦铜铝项目落地建设,宁德已成功布局铜杆、铜板等中端产品,下一步将重点放在引进铜箔、超细铜丝等高附加值产业链项目上,助推铜材料产业加快迈向千亿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