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航天“零距离”——走进航天科普展暨中国航天成就展(福州站)
2020-09-19 08:38: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李珂 林侃18日,航天科普展暨中国航天成就展上,参观者在飞船返回舱展示区观看、拍摄。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东南网9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林侃)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舱外航天服等航天珍贵实物,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长征运载火箭等航天器模型公开亮相;依托VR、AR、3D等先进技术的互动展示展品,特色鲜明的航天文创产品……18日,“航天放飞中国梦”航天科普展暨中国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动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科技感十足的展览,让人与中国航天“零距离”接触。 科普,了解中国航天成就 走进展馆大门,迎面的是成就展区,大屏幕上播放着中国航天载入历史的光荣瞬间,展厅正中间摆放着“东方红一号”卫星1∶1模型。50年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征程。 展馆左侧,是如排兵布阵的1∶10长征运载火箭家族和快舟系列火箭。观众们仰望着这些火箭家族,纷纷拍照留念。 “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奔向火星……”展览里呈现的“上天”高科技并非所有人都能看懂,福州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分布在展馆各处,随时充当观众的讲解员。 在月球探测展区,嫦娥四号(中继星、探测器、巡视器)1∶1模型格外耀眼。“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承研的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和探测器相继成功发射,实现了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中继通信、月球背面软着陆等多个世界首次。”面对观众的询问,讲解员告诉大家,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计划今年实施,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首次从月面起飞等四个“首次”。 在高分工程展区,高分六号1∶3模型引发观众兴趣。它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实现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能在高空监测田野、森林和草原。 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北斗导航、高分工程等任务主题展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航天成就而自豪惊叹。 服务,航天科技改变生活 最让观众感到亲切的是航天产业融合成果展。在太空培育过的菌种,南瓜、苦瓜、西瓜等各种太空蔬菜水果,它们在微重力、宇宙射线、高真空共同诱变下,产生了遗传性变异。 讲解员向大家介绍,自神舟一号飞行任务开始至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工程历次飞行试验中,利用神舟飞船、空间实验室及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飞行器的资源余量,组织开展了累计百余种、5000多份作物种子和植物材料的空间搭载诱变实验,经过多年的地面选育和科学研究,目前共有超过200种航天育种新品种通过国家及省部级评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成为助力实现交通运输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陆地应用方面,北斗已服务于车辆自主导航、车辆跟踪监控、车辆智能信息系统、车联网应用、铁路运营监控等。 互动,感受中国航天梦 在航天互动展区,利用科技感十足的VR、裸眼3D等技术,让航天知识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传递。 登上“梦回神舟”神舟飞船返回舱,观众能在模拟舱内经历从地表点火起飞到太空星际遨游等过程,体验航天员在太空看到的景象和回归地球的各种身体感受。 “VR模拟舱让我圆了航天梦,感受了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速度和实力。”航天爱好者小陈说。 拼插积木类玩具、长征5号运载火箭金属模型、航天徽章……在航天文化创意展区,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等打造的航天文化创意产品,形式多样,品种繁多,令人爱不释手。 “航天文创产品和文化创意设计是承载航天精神的最好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产品体现中国航天的科技力量和文化风采。”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