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福建:乡村发展特色产业 贫困户有了“摇钱树”
2020-09-22 10:46:3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
分享到:
|
钟汝成在果园里查看种植情况。 (受访者供图)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展示 乡村发展特色产业 贫困户有了“摇钱树” 东南网9月22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正火热征集中,主办方连日来陆续收到了不少优秀的案例,聚焦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近年来,福建有不少贫困村结合当地生态自然资源和群众种养习惯,不断探索,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动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让贫困户有了稳稳的幸福。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铺好农民致富路 9月,南平浦城县富岭镇富官村的蔬果已经栽种完成,进入了农闲,村主任钟汝成忙着修建厕所、道路、水利等工程,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 富官村属南平市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29人。钟汝成是土生土长的富官村人,早年在外经商,他提到,富官村农田少,缺乏资源,过去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香菇等维持生计。2015年,钟汝成回到家乡担任村干部,“希望通过自己在外学习到的经验,改变家乡的面貌,让乡亲们能走向致富道路”。 2018年,刚换届的村“两委”班子多次入户调研座谈,立足当地种植食用菌经验的技术优势,利用20万元市级产业扶贫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食用菌(香菇)扶贫产业项目。当年12月,村集体食用菌香菇产业销售额就超过了60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开启村集体增收的“第一桶金”,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 刚尝到产业带来的甜头的富官村虽然收益还不错,但发展规模一直上不去。如何才能又快又稳地创收呢? 村“两委”经过考察,决定转型建设现代化大棚发展水果种植产业,流转100亩土地,用于产业发展项目,开展多样化种植模式探索,轮作发展香菇、哈密瓜、甜瓜、圣女果、西瓜、花菜、木耳等项目。目前,发展的项目已实现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带动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转移村里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次投入产业发展。 “每年村里雇工发放工资就有30万元,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有了一份稳定收入。”钟汝成说,产业实现村集体、贫困户与村民“三赢共富”的目标。 贫困户张永鸿的老婆和女儿都是残障人士,需要他的照顾,还有一名读小学的儿子,生活拮据。村里除了给他低保等政策扶持外,还安排他到村里的大棚、西瓜地里打工,增加他的收入。今年上半年,张永鸿光通过打工就有了5000元的稳定收入。 富官村还开发果实采摘乡村周末游,建立了“富官村味”品牌。“每个季度会有不同的水果成熟,我们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吸引了不少周边县市游。”钟汝成告诉记者,富官村建立水果的循环采摘体系,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接下来,还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水果产业结构,探索种植适合电商销售的水果。 此外,富官村正在着力开发村集体毛竹加工厂项目,计划建有10条生产流水线的竹木加工企业,建成后预计年毛竹加工量可达到2万吨,可实现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村集体年纯利润可达70万至80万元。 【扶贫感言】>>>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外出务工人才愿意返乡、村集体经济富裕、村容村貌明显提升……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长久坚持要做的事业。村民有盼头,村集体有希望,‘村集体+村民’的发展长久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才能圆满,我们在努力做好这个圆梦人!”——钟汝成 打造“碧里下廪羊”品牌 点燃脱贫希望之灯 在福州罗源碧里乡有种爱吃断肠草的“奇特”山羊,叫下廪羊,201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碧里乡通过下廪羊助力脱贫攻坚,贫困户有了致富“香饽饽”。 今年39岁的雷代增,家中两口人,因突遭严重车祸无法继续从事体力活,家里失去了大部分经济来源,加上看病的花费,家中不堪重负,2014年成为碧里乡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精准帮扶过程中,政府为雷代增实施了提供医疗保障、产业补助资金、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措施,但这种“输血”式扶贫无法让雷代增家庭实现稳定脱贫。 碧里乡财政所所长黄健是雷代增的第一帮扶责任人,在了解雷代增曾有养羊经历后,多次向雷代增夫妇宣传碧里下廪羊品牌效益,详细讲解了政府精准帮扶的措施政策,帮他制订产业发展计划。 “之前发生车祸没有办法工作,政府给了扶贫政策,还提供技术帮扶,不断鼓励我。”记者采访时,雷代增正在山里放羊。他告诉记者,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他获得了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购买了羊崽并兴建了圈舍。 养羊之初,雷代增向养殖前辈和专家请教技术,还参加碧里乡组织的“雨露计划”培训,提升了养殖下廪羊的知识储备,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 这几年,碧里乡政府着力打造“碧里下廪羊”品牌,举办“福建罗源下廪羊·吉鲍生态品牌产品推介会”,为碧里下廪羊销售做了多层次广告宣传,雷代增养殖的碧里下廪羊坚持放养的生态养殖方式,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不愁销路。 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雷代增通过多笔财政补贴又扩大了养殖规模,2018年5月,成立了“雷代增家庭农场”。今年,雷代增养殖的碧里下廪羊还免费办理了产业保险,为他的养殖之路保驾护航。目前雷代增的碧里下廪羊养殖规模达到200多头,到2019年底仅售卖下廪羊就有10余万元收入。除了养殖碧里下廪羊,雷代增还圈养鸡鸭等家禽百余只,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 雷代增通过养殖碧里羊生活慢慢变好,还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到养殖行列中,向他们传授养殖经验,2016年至今,他带着本村郑玉宝等5户养殖农户抱团发展,每户每年靠售卖碧里下廪羊平均增收5万元左右。 【脱贫感言】>>> “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让我们一家生活得到了保障。我们的羊肉嫩、不油腻,每年都会被预订一空,接下来,我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贷款,扩大养殖规模,我相信有政府的支持,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会更好,也希望通过我的经验,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雷代增 案例点评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在决战脱贫攻坚过程中,福建省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围绕县域资源优势,出台系列措施推进产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 据统计,2019年,福建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共计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8万亿元。 2019年12月,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了《福建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做强做优做大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林竹、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2月,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进一步推动十大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力争2020年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特色农业产业链和优势农业品牌为长效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立足地域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才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增强产业扶贫的广泛性、带动性和持久性。 相关链接: 活动专题:http://www.fjsen.com/zhuanti/node_302113.htm 案例征集入口:http://fjnews.fjsen.com/2020-06/23/content_30359617.htm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