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特色振兴路,越走越宽广
2020-10-17 07:52: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福建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全方位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超越 特色振兴路,越走越宽广 东南网10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陈明)金秋时节,仓廪丰实。八闽乡村,处处洋溢着礼赞丰收、共迎小康的喜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不动摇,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加大保障力度,扎实推进美丽、文明、善治、殷实乡村建设。 八闽大地,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盼头。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农业有奔头,特色现代农业提速换挡 “农业有奔头!”一场“柚”惑,让黄三九有感而发。 黄三九是平和县国强乡乾岭村村民。1999年,家徒四壁的他带着四岁的儿子外出闯荡。没文化、没特长,只能四处打短工。2016年,黄三九两手空空地回来了,贫困户的帽子依然没有摘掉。 这时,扶贫干部来了,鼓励他发展蜜柚产业。黄三九有点心动,可又犯了难:“买农资的钱哪里来?没技术怎么管好柚子?年景不好卖不出好价格怎么办?” 扶贫干部拍了拍黄三九的肩膀,打消了他的后顾之忧:“没资金,政府帮忙争取小额贷款5万元;没技术,参加县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请来种植大户手把手传授经验;怕风险,县财政出钱投保‘蜜柚价格指数保险’,保证贫困户种柚子不亏本。” 吃下“定心丸”,撸起袖子加油干。黄三九的柚子越种越红火,全家人一年下来少说也有十几万元收入。用他的话说:“选对好产业,彻底打了个翻身仗!” 蜜柚是平和的优势特色产业。这些年来,当地摸索出了一套完善的产业培育与联农带农机制。 “我们坚持‘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着力在‘优品种、提品质、护品牌、拓市场、深加工、促融合’上下功夫,推进柚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和县委书记郭德志说,目前,全县蜜柚种植面积70万亩,涉柚产值超百亿元,全县90%的农业人口从事涉柚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如何培育?福建探索新路径。 闽地“八山一水一分田”,户均耕地面积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生态环境优越,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立足本土资源禀赋,福建提出做强做优做大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 盯紧目标,靶向发力。 ——集聚发展。84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正酣,安溪铁观音、平和蜜柚、古田食用菌、光泽肉鸡、福鼎白茶、蕉城大黄鱼、连江水产、建瓯笋竹等8个特色产业百亿强县、27个国家级产业强镇和一大批“一村一品”专业村,担当乡村产业振兴领头羊。 ——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势喜人,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乡村旅游、乡村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去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休闲农业营收均增长20%以上。 ——创新发展。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持续推进,全省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为现代农业发展导入强大“芯片”;新型农机具层出不穷,填补山地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短板;50个现代农业智慧园全方位展现数字农业建设成果。 ——改革发展。福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整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已形成,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不断完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福建特色现代农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2019年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8万亿元,千亿产业增至8个。今年,十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可突破2万亿元,10个产业全部超过千亿元。 眼下,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又有了新的“小目标”。 “‘十四五’期间,将着力全方位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建立,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 农村有看头,绿色绘就乡村最美底色 49岁的周金概以本土工匠师的身份,重返老家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当起了施工队长。 在古厝修缮中,如何做到古色古香与现代宜居美美与共?传统的做法是委托给城里的施工队,但现代建筑工艺与乡村民居总有点格格不入。何不把这些活儿都交给本土匠人呢? 永春决定培养一支“接地气、本土化、专业化”的工匠队伍,利用传统工艺,采用本地材料,“修旧如旧”,努力在建筑风貌、空间形态等方面保持历史文化特质。 在外打拼多年的周金概和几名工匠一起返乡,组建了一支10人规模的小工程队,承包起本村的房屋建设。很快,大羽村的工匠队伍不断壮大,吸引不少村庄前来“取经”。周金概也带起了学徒,开始“走出去”,到附近村镇承包新工程。 农业产业要兴旺,农村人居环境也要生态宜居。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福建以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为重点,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分类施策、综合整治,还环境于清新。 放眼八闽乡村,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越来越有看头。 2019年全省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普及率达96%,90%的建制村有1座以上水冲式公厕,实现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基本实现所有建制村建立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机制;全省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6.5%;全省累计整治农房4万多栋;完成村庄绿化2.8万亩。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归根到底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绿色成为乡村最美的底色。 2019年,光泽县入选全国11个“无废城市”试点,是全国唯一的县级试点。以此为契机,光泽立足绿色发展,重新定义“无废农业”。 “我们先行先试‘无废农业’建设,探索‘三无’模式。”光泽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所谓“三无”防控,即“无药”防控模式,采用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无肥”种植模式,开展紫云英改良土壤研究,示范推广有机肥施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无人”植保模式,扶持发展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降低农药使用量。 如今,“无废农业”理念在光泽已深入人心。在这里,农业废弃物实现物尽其用。 肉鸡养殖场产生的鸡毛,经过羽水分离、挤压控水等流程,进入原料仓,再经过高温高压等全自动生产流程,成为羽毛粉。鸡血、下脚料、鸡粪、污泥等也都“吃干榨尽”,完成了从肉鸡饲养到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闭环模式。此外,大型养猪场的废弃物转化为沼液,汇入“水肥一体化”设施,成为滋养作物的天然养分。各类肥、药、果的废弃包装物也统一集中转运至县收储中心,实现全面回收、安全处置。 “无废农业”,正是“生态福建·绿色农业”的生动实践。 “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生态导向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福建在全国率先提出农药、化肥减量化,农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居全国前列;全省秸秆、菌渣综合利用率均达95%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建设生态果园、生态茶园、生态菜园,建成不用化学农药绿色示范茶园超100万亩,全省生态果菜茶园面积占7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抽检合格率达9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民有盼头,锲而不舍增进民生福祉 近日,连城县扶贫干部来到林坊镇岗尾村“一键报贫”申报对象家中,实地核实申报信息和申报条件。 “主要从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逐项核实,并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是否列入监测对象。”连城县林坊镇扶贫办主任林兴泉说,连城县按照农户申报、入户核查、乡镇审核、数据比对、县级审批等流程,加强对易返贫农户的动态监测,强化对“边缘户”的指导帮扶。 通过多年连续攻坚,福建全面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4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1%。为巩固攻坚成果,我省率先探索建立防止返贫机制,开通“一键报贫”在线申报系统,及时化解致贫返贫风险。 乡村振兴,最终的落脚点是人。为了让广大农民生活更有盼头,福建省委省政府锲而不舍带领农民摆脱贫困,千方百计促农增收,持之以恒加大农村民生项目建设力度,集中力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一幅“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乡村生活图景,正在八闽大地展开。 “十三五”以来,福建累计完成投资252.7亿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9653公里,实现全省923个乡镇100%通客车,14334个建制村100%通客车;全省乡村电网供电能力和输电能力进一步加强,供电可靠性有效提升,2020年将基本实现全省县域电网22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全省所有建制村实现光纤宽带与4G网络全覆盖,农村百兆宽带全面普及;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形成49万名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20所;完成11063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建制村养老服务设施达9262所,覆盖率提高到64.5%……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三农’工作重心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福建将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超越。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