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古厝生态银行论坛暨2020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将于11月7日举办

2020-10-24 19:41: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吴静  作者:陈楠
今天上午,“古厝生态银行”论坛暨2020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新闻发布会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宗陶斋举行。本届艺术季由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和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将于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开幕。

东南网10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今天上午,“古厝生态银行”论坛暨2020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新闻发布会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宗陶斋举行。本届艺术季由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和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将于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开幕。

据介绍,本届艺术季以“艺术赋能乡村”为主题,与2018年艺术季的“艺术唤醒乡村”和2019年艺术季的“艺术激活乡村”主题一脉相承。同期举办的“古厝生态银行”论坛将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发挥生态优势,用好资源禀赋,引入发展要素,激活古韵古厝,增强乡村的发展活力,真正让绿水青山更好地转变为金山银山。

 市民参观古厝风光。陈楠 摄

 市民参观古厝风光。陈楠 摄

本届艺术季在传承和总结往届活动基础上,突出乡村“夜经济”,配套的夜游古村落+乡村音乐节活动,将在开幕式前晚在巨口乡馀庆村、谷园村举办。该活动邀请厦门、福州和本土乐队倾情演绎,带活酒吧、咖啡吧、户外观影等时尚元素,植入古街美食和乡村文创市集以及汉服古村游,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不一样的乡村之夜。

配套的稻田艺术节,含稻田音乐节、稻田造物展、“稻花香里说丰年”谷物美食展等内容,呈现大地最原始的魅力,展示乡村与艺术的融合,让游客体验到传统的农耕文化,感受浓浓的乡野气息,寻找难忘的童年记忆。

配套的“筑梦乡野美宿延平”乡村民宿论坛将在谷园村礼堂举办,届时将邀请浙江省民宿产业联合会、全国知名民宿品牌业主等行业精英,论道实现乡村民宿品牌化路径。

配套的“守道创艺”造物展,将在馀庆村、谷园村举办,含艺术作品展、民艺复兴展、乡村文创集市、乡村振兴成果展等子项。届时,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碰撞。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和全面小康之年。举办本届艺术季,也是为了展示和提升近年来巨口乡以‘艺术’为媒介,探索‘乡村品牌化’路径的经验与做法,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延平区巨口乡党委书记陈羚介绍说。延平区以巨口为试点,以艺术为媒,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赋予当地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产生更大的附加值,并结合“武夷山水”“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大创新形式,探索形成艺术+旅游+农业+手工艺等新经济形态,力争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了解到,延平至今已有1800多年建县史,是福建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散落在延平大地熠熠生辉的1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以及风情各异的古厝民居,赋予这座千年古城新的内涵和气质。2018年,延平区乘着入选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的东风,把巨口乡作为具体试点区域,创建 “古厝生态银行”机制,整合、盘活零散的古村、古厝等碎片化资源,集中委托、集中管理,通过市场运作手段,借鉴银行分散化输入、集中化输出的模式,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振兴之路。

在实施“古厝生态银行”机制过程中,巨口乡组建股份形式多样化的南平市巨福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将其作为多渠道投融资、项目建设提升、招商包装推广的有效载体。同时,找准艺术旅游这个细分产业门类,以艺术唤醒乡村,用艺术激活乡村,实现了巨口乡的文化资产、自然资产、闲置资产和人力资本有效集聚,开拓了 “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高效路径,打通实施“古厝生态银行”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巨口乡已修缮古厝100多座,吸引社会投资1.1亿元,25户农户将古厝改造为民宿240多间,共有30多批次1800多名艺术院校师生前来写生、实践、教学,带动农户就业300人,新增农创客27人。期间,还吸引了10多家国内文化旅游企业前来洽谈养生项目、民宿改造旅游项目、农业旅游项目等。

受巨口乡“古厝生态银行”机制实践的启发和带动,延平区其他乡镇纷纷行动起来,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古厝生态银行”模式。越来越多农舍、礼堂、校舍和仓库,被赋予新的功能,体现新的价值,焕发新的生机。“古厝生态银行”的内涵,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和延伸。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