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福鼎赤溪村有一群年轻人:青春创业正当时

2020-11-11 07:50:59 作者:庄严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在“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带着知识和技术回到村里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在带动家乡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青春创业正当时

东南网11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雷顺号)11月10日,福鼎白茶福茶文化周正式开启,这是赤溪村白茶“双十一”电商推广的好时节,杜赢忙得不可开交,他的网店日均交易额达3万多元。

新模式带来新销售

初冬时节,赤溪村依然满眼绿色,山上成片的福鼎白茶在阳光下迎风摇曳。今年29岁的杜赢,正和社员们一起修剪茶叶。茶园不远处,投资300多万元的白茶加工厂正在安装设备,明年开春就可使用。

杜赢是土生土长的赤溪人,求学时代就怀揣创业之梦的他,在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后,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2014年10月,“90后”杜赢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白茶店,尝试电商销售模式。2015年,杜赢开办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带领10多名农户成立了赤溪白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福鼎白茶种植与加工基地,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创新生产销售模式,探索出股份制、托管式、租赁式等三种农户合作模式,带动了100多户农户、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2017年,杜赢投入100万元,扩建了茶叶加工厂,年白茶加工能力从30吨提高到100吨,年产值也从100万元跃升到500万元。今年,杜赢的茶叶公司固定资产已达1000多万元,常年为当地村民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受益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以上。

对于脚下的这片土地,杜赢计划着,将茶山建成一个生态旅游观光式的休闲产业基地,实现他人生事业的再一次腾飞。

像杜赢一样,赤溪村的很多青年人投身农业,事业越来越红火。

合作起来同奔小康

“合作才是致富的真正力量,种养殖效率高、质量高、收益高,生活富足安逸,是合作社的宗旨。”赤溪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80后”吴贻国主动放弃上海高薪职位,毅然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于山野间拼出一番事业,吴贻国用3年的坚守,换来了身边乡亲日渐甜美的幸福生活。

“靠天吃饭的农业,只有大家合作才能共同致富奔小康。”2017年年底,在吴贻国的“软磨硬泡”下,3名建档贫困户加入他的阵营,共同创办赤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一边是城里人想吃却买不到,一边是乡下人想卖却没门路。”在挨家挨户走访中,吴贻国找准痛点,在打通农产品供销渠道上做文章,探索“合作社+农户”的产销一体化的模式。合作社向村民租用田地60余亩,建起家庭农场,盖起食用菌种养标准房,为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提供持家务工两不误的就业岗位,提供统一品种的食用菌菌苗,指导大家科学种养,品质达标后再由合作社保底收购或由农户根据市场行情自行销售,免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合作社越做越大,农户争相加入,社员从最初的6个人增长到现在的20多户,惠农覆盖面已扩散至全村。”吴贻国说,“下一步将主打有机牌、健康牌,谋划食用菌深加工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多种食用菌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真正把菌菇产业做大做强。”

新理念带来新希望

良好的生态优势就是最大的财富。2014年,30岁的钟品灼在村里建设农产品扶贫种植与加工基地,用O2O电商农业扶贫新模式圆梦自己的创业理想。

“赤溪村是中国扶贫第一村,电商扶贫应结合旅游商品和旅游O2O体验,并将两者相互转化。”在这一理念下,依托线下旅游商品体验馆,并与线上网店相结合的赤溪村农产品电子商务馆诞生了。这里,游客可试吃蜜柚、笋干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特设的白茶品鉴区,供人喝茶品茶;旅游旺季时,游客还可通过电商馆参与当地白茶、水果、农产品的采摘与种植活动。

“如果游客觉得口感不错,就能上网店订购。”钟品灼组建了一支村民电商服务团队,带领当地农民开设了一批网店,解决了旅游商品体验难、携带难、重复购买难的问题,通过体验馆采集到的游客数据,也为农产品研发和推广提供依据。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钟品灼在村里积极引导青年人在自己的房子里开办土特产店、民宿和农家乐。33岁的农家乐经营者雷朝田说:“生意红火时要同时接待30多人用餐,每年的营业额有30多万元。随着赤溪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旅游产业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意也会一直红红火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