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黄进泉的“蒸笼”岁月

2020-11-11 08:17:5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金晶晶 蔡意 黄汉业
柴火灶的袅袅炊烟、蒸笼的淡淡木香、红团的丝丝甜味,在莆田人心中是一种特殊的“意味”和遥远的乡愁。

东南网11月11日讯(本网记者 金晶晶 蔡意 通讯员 黄汉业)柴火灶的袅袅炊烟、蒸笼的淡淡木香、红团的丝丝甜味,在莆田人心中是一种特殊的“意味”和遥远的乡愁。今年的10月1日,国庆中秋喜相逢,在这个家国两团圆的日子里,莆田的家家户户总少不了红团、开花馒头等莆仙传统美食。而蒸笼是这些美食的理想蒸具。跟随着食物悠长的余味,近日,记者走进莆田北岸,探访市级非遗传承人黄进泉的“蒸笼”岁月。

初心 四代传承专注细节

黄进泉制作蒸笼。东南网记者江瑞鑫 摄

据了解,莆田北岸经开区位于忠门半岛,这里素有手工制作蒸笼的传统。2018年,忠门蒸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莆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走进黄进泉在北岸东埔镇度下村老房子中,映入眼帘的就是他的“宝贝”们:蒸笼、花篮、盘担、果盘……琳琅满目,大小各异,无不精美。“这个蒸笼是我父亲制作的,50多年过去了,依然完好无损。”黄进泉颇为得意地向记者介绍,这些蒸笼轻巧美观,却质地牢固、经久耐用。

别看黄进泉收藏的这些“老家伙们”很旧了,在过去,它们见证了蒸笼制作最风光的时候——在七、八十年代 ,忠门蒸笼远销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而那些大大小小、规格不同的新蒸笼,却更能体现出如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这种直径28公分的小蒸笼,适用于电饭锅,我家里也在用。”黄进泉拿起一个较小的蒸笼展示给记者看。

黄进泉制作蒸笼。东南网记者江瑞鑫 摄

一谈起蒸笼的制作技艺,黄进泉便滔滔不绝,忠门蒸笼制作是用富有弹性的柳杉,配以柔韧的竹片和山藤材料,经过精心加工制作而成。蒸笼制作工序分配料、卷弯、锁夹、藤扎诸道。配料制作以皮刀劈工见长,能把炊柴劈成厚度0.4厘米的炊料,且分毫不差。制作蒸笼的主要工具有皮刀、裁刀、刨刀、铅子和炊夹(铁夹和木夹)。“蒸笼制作看起来简单,实则繁杂,要使蒸笼美观耐用,绝非易事。以制作一屉直径2尺的蒸笼为例,先后要经过盘制腰箍、编织底座、绑接竹篾、钻孔等30多道工序。”黄进泉说,他如今年纪大了,体力不胜从前,六七天才能制作好一套蒸笼。

据了解,黄进泉1957年出生,今年已经63岁了。家里从太爷爷开始就精通蒸笼制作技艺。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制作蒸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12岁开始帮助父亲制作蒸笼的盖子。1972年,跟随父亲到晋江,肩挑蒸笼,走街串户修制蒸笼。”黄进泉回忆道,他们靠着吆喝渐渐在当地有了知名度,便有了学校、医院、建筑公司等食堂固定客户。

回归 守艺创新匠心筑梦

各式各样的蒸笼。东南网记者江瑞鑫 摄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批忠门人走出去,北上寻找商机,黄进泉也带领一班徒弟在北方各省大规模制作蒸笼,逐渐形成以蒸笼业为龙头,与蒸笼相关的木材、竹材、藤材加工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后来,黄进泉改行在北京从事建材、瓷砖等行业。

6年前,他“退休”回到家乡。三十多年没有制作蒸笼的黄进泉,因家中蒸笼坏了,打算买一套新的,结果卖家开价3000块,他觉得太贵,且心头间始终凝结深重的蒸笼情结,便不顾家人反对,重操旧业,拾起蒸笼制作这门传统技艺。“对于蒸笼制作技艺,我始终放不下,并且乐在其中。”黄进泉说,就连妻子也‘骂’他不知道享福。

各式各样的蒸笼。东南网记者江瑞鑫 摄

“因为多年没有制作蒸笼,我的手艺有点生疏,再加上制作工艺的改良,所以做得不够精美。”黄进泉说。于是,他挨家挨户“闲逛”,偶遇别人制作蒸笼,便站在一旁认真观摩,仔细研究手法的不同,回家后按照“偷来”的方法制作。完工后,他还邀请邻居、朋友一起“挑剔”成品的瑕疵。稍有不满意,便把蒸笼拆了,重新制作。正是因为黄进泉怀揣着一颗执着的匠心,在制作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努力追求更完美工艺,渐渐地,他的名声越传越远。

细节决定成败。黄进泉随手拿出一个蒸笼,介绍道,他制作的蒸笼接头总是严丝合缝,“财头”位置比别人制作的更加细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却是蒸笼是否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决定因素。除此之外,福州、泉州等地的蒸笼底部多是两条竹片编织成的,而黄进泉制作的蒸笼底部在此基础上加了一条,更不容易松散、变形,耐磨耐压,经久耐用。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