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20-11-20 13:25: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
东南网11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荣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剑青,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童长峰,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立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群众对养老问题越来越关注,在刚才的发言中民政厅的领导提到,“十四五”规划期间,福建省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能否进一步做个介绍? 赵荣生:“十四五”期间,我省人口老龄化是加速发展的时期,预计到2025年,我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750万,占人口比例接近20%,也就意味着5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人。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养老服务将由“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加快补齐供给短板,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农村养老等方面细化相关规划、规则、规范,完善涵盖设施、服务、管理和保障等标准体系,进一步破解养老服务的“堵点”“难点”。 二是补齐养老设施短板,推进建设“五个一批”项目,即:一批养老服务兜底保障项目,至2025年,每个县(市)建有至少1所老年养护院;一批普惠性养老项目,2020-2022年,全省每年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至少5000张;一批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2020-2022年,每年补助1万户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一批老年人助餐点项目,2020-2022年,全省每年建设至少10所长者食堂、100个老年人助餐点;一批医养康养相结合的高端养老项目,至2022年,每个设区市至少打造一个医养康养相结合的高端养老项目。 三是培育发展养老服务新模式,加强社区(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作用,开展“1+1”结对帮扶服务;持续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和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智慧养老品牌。 记者:我们知道不论是发展还是民生,基层是非常重要的承载。请问,福建省财政在支持基层工作上有什么具体政策措施? 黄剑青:“十四五”期间的政策导向就是倾向基层,关注民生,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对这部分的工作我们主要是坚持一个原则,主要有三条大的措施。第一个坚持一个原则要关注基层,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策导向就是支持和保障基层,并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措施层面重点有三个方面:第一你提到财政如何支持基层,如何加大保障的能力,要完善省以下政府收入划分,明晰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适度加强省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大对基层转移支付力度,落实省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补助的稳定增长机制,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倾斜支持。 二是在专项政策方面。省财政在政策方面的考虑是,要支持基层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现在支持的一些省本级基层产业合乎发展的要支持,同时要调动基层培植财源积极性,增强基层自身造血能力。第二要加大国有资产资源的盘活力度,统筹各类资源加大对基层运转等重点支出保障力度。三是在基层“三保”方面。我们要求有一个长效的保障机制,压实各级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责任,逐步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坚持在预算、执行等各方面将基层“三保”放在首位予以优先确保,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这个底线不能突破,一定要做好。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谋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责部门之一,请您谈谈省自然资源厅开展“十四五”自然资源规划编制情况。 黄立峰:我们对“十三五”的总结、评估回顾就是为了更好地谋划、展望“十四五”工作,所以编好“十四五”规划至关重要。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非常重视“十四五”工作的编制工作,我们今年的6月份厅里面就开始启动“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门抽调人组织了专班,集中力量开展工作。目前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开门编规划。我们组织专家智库参与规划研究、咨询、论证等工作,同时组织开展“我为省'十四五'自然资源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充分掌握地方诉求,切实把"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作为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和凝聚共识的过程。 二是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围绕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和海域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测绘及地理信息发展等方面设置9个方面开展了重大的专题研究,目前这些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已经提交了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三是认真评估“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系统总结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中重要指标的落实情况、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科学研判“十四五”自然资源管理的形势和挑战,夯实了规划编制基础。 四是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在评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开展重大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资源供给安全、资源权益维护、资源节约利用、规划实施监督、空间布局优化、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改革创新、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自然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指标体系等。目前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已经提交规划的初稿。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将全会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落实到省“十四五”自然资源规划中。在接下来的规划编制中还将向全社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自然资源工作中来,修改完善后形成我省“十四五”自然资源规划文本,用于指导“十四五”期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 记者: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众所周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围绕中央“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福建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童长峰: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影响。 一是强化政策供给。先后出台“六稳”24条、复工稳岗12条、脱贫攻坚19条,“六稳六保”43条、稳就业保就业15条等政策文件,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二是扩大岗位供给。实施“八项行动”,充分挖掘新增就业增长点,预计全年带动增加城镇就业岗位25万个。实施援企稳岗行动,惠及企业近27万家、稳住岗位476万个。 三是突出重点保障。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四类重点群体,实施高校毕业生“十个一批”扩岗行动,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援助,推进精准就业扶贫,开展不断线就业服务。至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24%,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率、培训率实现“双百”。 四是实施兜底帮扶。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统筹新增2000个扶贫公益性专岗,兜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开通线上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平台,加强与低保、社会救助衔接,切实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通过以上措施,有力促进了我省就业形势恢复和稳定。1-10月新增就业总体走势先抑后扬并趋于平稳,城镇登记失业率3.97%,保持在5%年度目标以内,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水平。 记者:“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赵荣生: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社会救助的重心重点将由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转入到做好低收入群体的服务保障和防止返贫工作。我们将围绕中央提出的“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把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兜住兜牢”的要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覆盖面,提升救助效率,进一步织密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一是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以增强社会救助及时性、有效性为目标,加快构建综合救助格局,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 二是提高社会救助的可及性。进一步完善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持续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加大农村社会救助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顺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及时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相应救助帮扶。 三是打造“资金+物质+服务救助”模式。改变以资金、物质救助为主的传统做法,适应困难群体多元化的救助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近年来福建省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童长峰:对于我省的技能人才建设,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着力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壮大,为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据统计,“十三五”以来,累计培养技能人才近650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近150万人次,已完成“十三五”任务目标,但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仍维持在1.95的高位,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去年以来,我省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主线,全面加力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和经济协同发展。 主要采取了政策全覆盖,资金强保障,服务重效率三个方面的措施。在政策全覆盖方面,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组织简易岗前技能培训,实施以工代训稳岗扩岗行动,运用“互联网+”开展百日免费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百万青年、养老护理人员、住建行业从业人员等各类群体技能提升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作用,扩大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的培训规模,形成人社部门统筹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在资金强保障方面,全省筹集充足的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专门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项培训补贴。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提高补贴标准,创新培训方式,突出培训重点,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专账资金使用效益,让广大企业和劳动者获得实惠,截至2020年10月,两年共培训78.28万人次,提前一年完成任务目标。 三是在服务重效率方面,我们建立全省统一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为服务对象提供精准、高效、便捷服务。企业、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劳动者信息可以在公共服务平台直接开展职业培训、申领职业培训补贴。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管人才、高端引领、以用为本、整体推进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培育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发展新格局。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