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发展庭院经济,美了村庄富了村民
2020-11-23 08:00: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建宁县将庭院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构建庭院管护长效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径 发展庭院经济,美了村庄富了村民 东南网11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陈晓星 黄平柳)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建宁县探索发展庭院经济,将庭院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构建庭院管护长效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径,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同与共。 庭院整治要接地气 步入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肖家垅片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就地取材而来的鹅卵石贴面、石磨盘等老式农具装点着院落,青枣、木槿等经济树种错落有致,时令蔬菜长势喜人。 “不仅自家吃菜不愁,还能为邻村的农家乐供应原生态食材。”村民李建平家的庭院有60多平方米,靠出售富余的蔬菜,每个月能增收七八百元。 以前,大源村的庭院却是一副脏乱差模样。“村民上山种果或外出务工,顾不上管理家门口的这一亩三分地。大部分庭院野草丛生、杂乱无序,沦为农机具与垃圾堆放地。”建宁县乡村振兴办副主任柯洪珠说,庭院是村庄大环境的微小细胞,庭院美则村庄美,庭院乱则村庄环境难以实质提升。 因此,建宁县将庭院整治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开始,当地向城市绿化景观看齐,引进香樟、桂花等绿化树种。但很快大家发现,这样的做法不接地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缺乏专业管护力量,这些树种又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村民管养积极性不足。”柯洪珠发现,没多久,就有村民铲掉门前的绿化圃,改种时令蔬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现村庄美化与农民增收双赢。基于这样的认识,建宁提出发展庭院经济的设想:利用闲置花圃和前庭后院,发展两至三种兼具实用价值、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的经济作物,打造乡村庭院立体种植景观,激发村民参与庭院整治和管护自觉。 培育庭院微经济 发展庭院经济,首先要为庭院“开滤镜、做美颜”。 “我们引导村民对前庭后院进行整治,拆除障碍建筑与违章建筑,对毁损的建筑物和涂料脱落褪色的墙体进行修复,车辆、农机具分类摆放,杂物有序堆放。”柯洪珠说,庭院整治要做到庭院整洁美、环境绿化美、外观协调美,明确庭院权属与管护责任。对于因村民外出务工而长期闲置的院落,当地则鼓励他们的亲友有序流转、合理利用。 既要添加环境颜值,又要增添经济价值。建宁引导村民利用整治好的庭院空地,发展“果(茶)+蔬”“花+蔬”“果(茶)+花+蔬”等立体种植组合,同时引入生态养殖、传统手工业等多元业态,大力培育庭院微经济。 均口镇修竹村采用“村集体+农户”模式,由村里统一采购木槿花,村民自发种花种菜,自主养殖孔雀、蜜蜂,形成庭院小种养结合,面上有统一、点上有特色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当地还探索将竹编文化、农耕体验、精品果园和菜园植入庭院,让庭院成为家庭手工业的载体和农特产品展示的窗口。 在村里的支持下,溪口镇半元村村民何志海将家里破旧的危房修缮一新,改造为厨房清洁用品的加工车间,每年能卖出货值20余万元的锅底清洁刷。在何志海的带动下,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半元村党支部书记何成华,则计划将世代传承的红酒古法工艺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发动村民按照统一标准,精酿红酒。为此,半元村正在申请注册统一商标“半元红”。 为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建宁还开展“美丽庭院精品村、十佳百优示范户”评选活动,通过示范户撬动庭院经济发展。 拓展庭院功能 眼下,建宁广大乡村庭院面貌焕然一新,种植型、养殖型、加工型、经营型等庭院经济各美其美。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庭院经济约187亩,带动村民约1365户,户均增收预计可达2000元。 在柯洪珠看来,庭院经济一旦串联成线、连接成片,便能产生规模效应,这需要引入多元力量协同参与。 “针对有条件的村,我们探索引入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庭院经济规模、规范发展,实现产销精准对接,进一步推动农村家庭和集体创业。”柯洪珠说,引入市场力量,有助于解决发展庭院经济面临的技术、资金、销路等问题。 对此,里心镇上黎村引入丰源农业生态优先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农户”形式,发展迷迭香种植项目。 “公司提供种苗,并全程开展技术辅导,农户利用自家庭院等空间种植迷迭香,长成后由公司以保底价收购,实现产购销一体化经营。”丰源公司负责人宁武强说,迷迭香不仅因驱蚊功效成为乡村绿化的先锋品种,更是重要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农户一次种植可实现一年多茬采收。通过与庭院经济相结合,丰源公司在建宁县的迷迭香种植规模已超过千亩。 目前,建宁正不断拓展庭院经济的内涵。“在种养业基础上,我们将拓展庭院其他功能,引导开发庭院加工、庭院商旅经济,发展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加工,以及民宿度假、农家乐或电子商务等业态,丰富庭院功能,实现村民居家灵活就业,增加收入。”柯洪珠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