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模式”不该成为教条思维的挡箭牌
2020-11-24 18:14: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湖北广水94岁的老奶奶行动不便,为了激活社保卡,被子女抱着在银行柜机前进行人脸识别。此事曝光后,微博阅读量达1.6亿。在网友汹涌而来的评论中,当事银行做出道歉。 该事件中,老人距离银行网点仅300米,因身体不便被抬出门办理业务。银行事先不知老人的身体状况情有可原,可客户上门后,由家人抱起,膝盖弯曲,双手撑在柜机上勉强进行识别的情形,工作人员亦毫无察觉?对于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银行未准备移动设备进行人脸识别,连最基本的开启人工柜台服务都不会了? 无独有偶,11月23日,湖北宜昌一老人独自冒雨交医保,因工作人员拒收现金而不知所措,老人无奈的表情令网友痛心。 科技是为生活提供便利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互联网+”通过自身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的益处值得肯定。只是,无论何时,智能化变革都不该成为服务业产生教条思维的挡箭牌。当智能操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时,服务理应变通。 老年人是现代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常因不熟悉网络技术而遇到烦恼。比如,不会用手机应用软件,交费、坐车、预约挂号都无所适从。除了呼吁子女为父母换智能手机、教父母上网外,社会服务也应转变思维、拿出解决方案,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现金操作、委托办理等针对性服务。相关部门还可以委托有能力的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开设老年人“触网”辅导班,开展志愿活动为老年人科普互联网知识。“老年问题”需得到全社会的正视与呵护,只有灵活变通、兼容并包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 强化科技发展的今天,社会服务不该将老年人遗忘。勿被“人机模式”限制了思维,让特事特办沦为一句空话。(林瑶)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