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龙岩三位基层负责人讲述组织和推进脱贫攻坚奔小康故事

2020-12-31 14:11:33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12月31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在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龙岩专场)上,中共长汀县委书记廖深洪;连城县宣和乡党委书记罗煇群;连城县罗坊乡邱赖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长城3位基层一线负责人也来到发布会现场,各自讲述组织和推进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故事。

长汀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据1985年遥感监测数据,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1986年被列为国家贫困县,2012年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绿色是长汀群众最大的期盼,贫困成了长汀发展最大的短板。长汀县委书记廖深洪介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支持和倡导推动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长汀历届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目标,持续弘扬革命老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广大农民群众沐浴着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光芒,从治理水土流失中得到了实惠、实现了脱贫。

据介绍,长汀县突出干部示范带头,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该县四都镇上蕉村党支部依托林地面积大、林业资源多的优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断创新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由11名党员组建而成的辉鸿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在林下种植第一批林芝10500筒,收成2700多斤,收益45万多元,看到如此成效,村民们踊跃参与。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67元,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2万元,实现了贫困户脱贫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双赢”。

长汀还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从根本上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统一的综合性工程来抓。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3亿8千多万元,实施省级、市级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16个,安置4901户17615人,既保护了搬迁户原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又有效改善了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搬迁群众增收脱贫。

长汀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成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地和早期实践地,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决定性胜利,水土流失率下降到6.78%,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基础不断夯实,产业质态全面提升,连续三年荣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6120户2069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78个贫困村、5个贫困乡实现脱贫摘帽,在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退出贫困序列。

宣和乡“文旅融合” 贫困户致富奔小康

连城县宣和乡党委书记罗煇群为大家讲述了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不断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领导,从党建工作的职能和特点入手,把党建工作进一步融入到乡村振兴中的经验。

他介绍,该乡深入实施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提升、党员队伍党性意识提升、党群连心服务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等工程,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建引领“文旅融合”方面,自2012年起,宣和乡培田村恢复并创新了春耕节传统庆典活动,立足乡土、面向世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城乡民众来这里体验传统的生态农耕,领略客家耕读文化的魅力。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带领村民、贫困户开办家庭农场、家庭旅馆、农家乐,指导土特产的加工和文旅产品的开发等,共同发家致富奔小康。该乡在确立了以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之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9年,培田古村落门票收入超过了三百万元,同比增长13.5%;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5.8%。

驻村书记由“白面书生”变成黑黝黝的“种菜老王”

连城县罗坊乡邱赖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王长城讲述了自己驻村推进帮扶的故事。他说:来到邱赖村以后,我片刻不停地投入到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服务群众的工作中,踏遍了邱赖村的每一个角落,由以前的“白面书生”变成了现在黑黝黝的“种菜老王”。 据介绍,农村的人才缺乏,是村里生态农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为了建立生态蔬菜基地,当时,王长城带着村两委成员走访了很多蔬菜基地,拜访了很多高校的技术人员,最终得到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强化了基地蔬菜种苗引进、技术指导和技术人员培训,先后引进了10多个试种品种。

驻村期间,他通过让村民把闲置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并探索尝试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法人,合作社所有股份由村集体持有,以“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生态蔬菜基地共由村集体投入建设资金50万元,从最初35亩的规模扩展到现在的150亩,现有固定务工人员约20人。2019年蔬菜基地为村集体增收10万多元;两年多来,为村民发放地租及务工收入超过120万,基地通过务工及激励性扶贫项目,带动6户贫困户稳定增产增收。同时,基地还带动本村及周边发展蔬菜产业近100亩。目前,村集体开始了新一轮的土地流转,把抛荒的山坡地利用起来,主导发展生态果园200亩,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生态农业整村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