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特色唱大戏,福建农业“飞”起来

2021-01-04 07:31:32 作者: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福建,近年来因地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快马加鞭建设国家和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创新含量和绿色生态效益,让农民鼓起钱袋子

特色唱大戏,福建农业“飞”起来

东南网1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林两贞)茶产业全产业链总值突破千亿元,茶叶产量、单产、茶树良种推广率、出口额增速、全产业链产值均居全国第一;2019年全省食用菌产量440万吨(鲜重),居全国第二,出口量23万吨、出口额9.5亿美元,均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鲍鱼产量超过14万吨,占全国总量近八成,是当之无愧的全国鲍鱼养殖第一省……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积约0.5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同时,八闽生态禀赋优越,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必须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近年来,福建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坚决做好特色现代农业这篇大文章。2019年,福建的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8万亿元,2020年可望突破2万亿元。

集聚发展,十大产业竞相迸发

2020年12月26日,中国·福州(闽清)橄榄节在闽清县启动。

“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全年无霜期达347天,天然适宜种植橄榄。”闽清县梅溪镇党委书记陈招强说,梅溪镇于2019年启动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推进橄榄产业集聚发展,“我们建设闽清橄榄甜榄核心产区,引入福建农林大学的专业力量,优化橄榄品种,推进生态果园建设,举办橄榄节,搭建橄榄电商交易平台,在三产融合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开发出了橄榄露等深加工产品”。

目前,梅溪镇橄榄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年销售额突破亿元。梅溪镇梅埔村的种植大户张孔江说:“一棵30年树龄的橄榄树,年产橄榄果可达300多公斤,最多的超过400公斤,特色品种每公斤收购价能达400多元。”

乡镇上连县、下带村,产业空间适宜、资源要素丰富、主体类型多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福建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集中有效资源,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眼下,福安赛岐葡萄、晋江东石胡萝卜、罗源起步食用菌等27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如火如荼。

立足特色,更要做强做大做优特色。福建的策略是突出产业集聚,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向适宜区集中、向产业园区集聚。福建特色产业正通过不同维度呈现聚集效应。

通过推进千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培育工程,发挥农企、农民合作社带动作用,每个乡村重点发展壮大一个主导产业,已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近千个;培育武夷岩茶、建瓯笋竹、光泽肉鸡、宁德大黄鱼、福鼎白茶等一批百亿元产业强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构建安溪茶叶、平和蜜柚、古田食用菌等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0年,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列入了国家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将集中资金资源,着力补齐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短板,打造布局合理、链条完整、带动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明旺说,项目实施区域包括武夷山、建瓯、建阳、沙县、泰宁等5个市(县、区),力争到2022年五地茶叶总产量达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与此同时,食用菌、设施蔬菜、生猪、红茶、柑橘、百香果、蛋禽等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也正快马加鞭建设。

创新发展,供给侧改革添动能

2020年12月24日,浦城米业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研究院由省农科院、浦城县政府与本土农企浦城县闽越山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建设。

浦城是我省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但作为产粮大县,浦城粮食产业依然面临着品种创新乏力、科技人才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等瓶颈。政科企合作,为浦城米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

“我们力争用3至5年时间,为浦城大米产业振兴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价值科研成果,集成一批可推广复制的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张建福说,省农科院与浦城大米产业的合作由来已久。2020年,当地将省农科院最新育成的优质香型常规中稻“福香占”作为主推品种,在全县推广6000亩。

去年以来,围绕特色产业需求,省农科院通过政科企合作方式,在全省建成12家农业产业研究院,旨在构建科研成果“即创即推、即推即转”长效机制,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十四五”期间,农业产业研究院数量将再添30家,实现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覆盖。

特色产业,创新赋能。福建突出创新驱动,着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持续增强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福建农业的丰收账,也是一本创新录:深入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开展优质、专用、绿色农作物和畜禽品种等联合育种攻关,提升育繁推一体化水平,2019年全省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完善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千万行动”,组织千名农业专家进千村为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服务……

在八闽乡村,肩扛手挑、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渐成过往,机械化、集约化、智慧化的现代生产方式,正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来袭,智慧农业抗疫显先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销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信息感知、精准管理、智能控制。目前,全省已建成39个现代农业智慧园。

在水稻主产县,种田交给“田保姆”渐成风尚。近年来,福建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累计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近2000个,托管面积近600万亩。

绿色发展,好生态孕育好产品

在平和县功夫种养家庭农场,农场主赖坤金不爱施肥用药,却爱种草。在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清华团队的指导下,赖坤金停用除草剂,探索冬春人工种植紫云英等绿肥、夏秋自然生草的周年循环模式。绿肥长成后翻埋入土,能够源源不断为作物提供养分,有效减少化肥使用。同时,蜜柚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2014年,国际连锁零售商家乐福将可追溯生鲜品牌——“家优鲜”引入国内市场,平和蜜柚成为其首个产品。赖坤金的功夫种养家庭农场则是“家优鲜”蜜柚首批认证果园。

2017年,福建在全国率先提出农药、化肥减量化,通过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种植绿肥、有机肥替代、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推动农药化肥持续减量。

其中,茶产业是化学农药减量化探索的主阵地之一。2018年,福建出台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在全国率先倡导茶园不用化学农药,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使用化学农药,推动病虫害统防统治替代家家户户分散式防治模式。目前,全省建成生态茶园超过25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80%以上。

福建始终把绿色生态导向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在全省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绿色实践:在42个畜牧重点县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在35个粮食主产县推行稻草粉碎全量还田,在30个食用菌主产区利用秸秆作为栽培基质、推行菌渣多级全量循环利用模式;在18个县开展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利用试点。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居全国前列,全省秸秆、菌渣综合利用率均达95%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

绿色发展,孕育绿色品质。福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清新福建、绿色农业”成为福建农产品最响亮的标签。

记者手记

走特色富民路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福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省。山多地少,土地分散,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空间有限。

但这并不意味着福建不能成为农业强省。关键在于找准定位。福建山海相依,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宜茶则茶,宜果则果,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旅则旅,走特色路、打特色牌是必由之路。

资源优势,并不能天然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需要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培育模式,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构建稳定的支撑体系,持续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源源不断释放产业富民效应。

譬如,在科技创新方面,种业创新与机械化是重中之重。福建多山地丘陵,耕地碎片化特征显著,北方平原地区广泛应用的大型机械在福建难以适用。在人力成本水涨船高的大背景下,机械化程度不足意味着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不足。因地制宜开发适宜机械,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是福建特色现代农业突围绕不开的命题。

生产端要提质增效,销售端同样呼唤变革。要培育类型丰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革新农业产销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小农户衔接上大市场,让小农生产走上现代化之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