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福建沿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的摇篮

2021-02-09 10:11: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
平潭水下考古工作起始于2005年“碗礁一号”清代沉船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那年7月至10月,国家、省、市组成联合考古队,组织水下考古专业人员30余人,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克服了5个台风的干扰,开创了我国水下考古工作的多个第一。

【世界遗产·文化】

福建日报社 福建省文物局 合办

第25期

从大练岛西南屿宋代沉船遗址采集的青釉刻划

文物名片

福建沿海沉船遗址

中国东海至南海海域,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段。自中国水下考古学科建立以来,先后在福建平潭、莆田、漳州等海域,发现了多处自五代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水下历史文化遗存和沉船遗址,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

除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外,其中较为重要的还有连江定海“白礁一号”、莆田“北土龟礁一号”、龙海“半洋礁一号”等沉船遗址。

平潭水下考古工作起始于2005年“碗礁一号”清代沉船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那年7月至10月,国家、省、市组成联合考古队,组织水下考古专业人员30余人,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克服了5个台风的干扰,开创了我国水下考古工作的多个第一。

前世传奇

“中国水下遗址博物馆”

讲述人 羊泽林(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水下考古诞生以来,福建就成为水下考古的摇篮,先后开展一系列调查、发掘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水下考古发现还是在平潭海坛海峡。

平潭水下考古工作起始于2005年“碗礁一号”清代沉船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那年7月至10月,国家、省、市组成联合考古队,组织水下考古专业人员30余人,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克服了5个台风的干扰,出水1.7万多件精美的清代康熙时期的江西景德镇青花瓷,开创了我国水下考古工作的多个第一——

这是我国第一次出水文物数量最多的水下考古;第一次完全凭借我国自己的力量大规模开展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3天开展现场直播,使中国水下考古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

2007年发掘的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是海坛海峡第二次正式开展的水下考古,打捞了我国第一次出水数量最多的元代浙江龙泉窑瓷器,填补了这一瓷器外销路线的缺环。

……

海坛海峡位于大陆与海坛岛之间,这片海域暗礁遍布,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是世界上最强风区之一。千余年来,复杂的海况和星罗棋布的礁石、恶劣的天气,给海坛海峡留下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瑰宝。目前,经水下考古调查确认的沉船遗址已达11处,是我国大陆沿海沉船遗址分布最密集、种类最多、年代序列最完整的海域,堪称“中国的水下遗址博物馆”,在中国水下考古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一水下文化遗存发现的陶瓷器中,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外销瓷最多的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窑址的产品。这些产品通过陆路、内水运到港口,再装船到达海坛海峡后,既可北上经明州(宁波)港前往韩国、日本,或经台湾岛北部往琉球、日本,也可南下过泉州港驶向东南亚,足以说明海坛海峡是当年中国陶瓷贸易最重要的海上通道和枢纽。

海坛海峡还有一批各具特色的沉船遗址,如发现我国年代最早的分流尾屿五代沉船遗址,出水一批五代时期的浙江越窑青瓷;大练岛西南屿宋代沉船,出水一批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老牛礁二号”清代沉船,还发现日本明治时期的银圆以及清代铜钱……还有一些为沿途过往船只提供补给、避风和贸易的港湾,从而形成年代延续时间长、遗物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如小练岛东礁村水下遗址,发现大量宋代至清代的陶瓷器和固定船只的碇石等遗物。

如果将海坛海峡水下遗存发现的各类陶瓷器,从它们的出水地点与同时代的同类型器物在海外的发现地相联系,就可以看出它们当时的目的地或路线图;再链接这些陶瓷器可能的出发港与它们的产地和窑口,便可大体勾勒出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经过海坛海峡向世界各国各地区输送的各类中国贸易陶瓷,不仅作为日常用品融入当地的社会物质生活,其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对当地的习俗、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海坛海峡水下文化遗存自五代至清代,在此期间,不论是南来北往经过的(如平潭分流尾屿五代沉船),还是从福州港口始发出行的(如“碗礁一号”清代沉船等),这些航船都有可能在此地折“楫”沉沙,在海底留下历史的遗存,成为今日水下考古探索的遗产。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