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福建答卷】脱贫一线党旗红
2021-02-26 08:02: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 刘必然 张颖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第一书记,第一担当。面对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我省驻村第一书记迎难而上、扎根基层,在为民纾困中彰显担当。 2017年底,全省共选派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2997名,推动能打硬仗的干部深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到目前,省市县三级累计选派近2万名优秀干部驻村任职。 一名派驻干部是一面旗帜,引领出一条条致富新路。 走进罗源县白塔乡南洋村,畲族风情扑面而来,乡村生态旅游方兴未艾。这几年,驻村第一书记陈俊峰争取资金1500多万元,因地制宜实施“生命公园”、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引进“房车营地”、休闲农业园和民宿等产业,使村集体收入从5万元增长至16万元。 这是驻村第一书记找准路子助脱贫的生动写照。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发展特色农业;探索乡村旅游,带火农家乐、乡村民宿;引入龙头企业打造“扶贫车间”,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增收……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在“造血”功能上下功夫,打好“组合拳”,发展产业促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协助驻点村新办村级经济实体1890个,引进投资规模百万元以上的企业797家。2019年,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0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驻村第一书记既为发展找路子,又为民生动脑子。 村部大楼落成、主路扩建、断头路打通、路灯布密加亮、水渠深挖硬化、河堤加固砌坡、坝头蓄水靓景、公园从无到有……两年多来,龙岩市永定区北斗村第一书记吴宜焕推动村两委利用筹集到的资金,通过实施16个项目,令全村面貌大变样。 像这样的乡村嬗变已遍布八闽。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协调各级在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05.06亿元,落实建设项目19907个,新建改建了一批中小学、农民文化场所、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村级卫生所、村级综合服务站等便民利民场所。 脱贫攻坚征程中,面对疫情防控“加试题”,全省29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及时返岗,重点帮助落实好防护措施、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福鼎市黄仁村“一村跨两省、两省住一家”,针对人员流动频繁、管控难等问题,第一书记谢建勋提出了省际“携手共防”的防控方案,得到村民支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苦竹坪村第一书记孙德明逐户走访,帮助协调解决化肥、种子等生产物资运输困难问题,不误农时。 一名派驻干部是一面旗帜,凝聚基层干群千千万。 我省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固阵地,着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办事只进一扇门, 效率快多了!”建宁县溪口镇枧头村第一驻村书记曹锐以建章立制为切入点,重新制定《村两委干部管理办法》、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并推行两委干部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机制,相互监督促进为民办事。 建章立制,方能长久。我省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坚决担负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或完善党支部和村委会相关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基层党组织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村主干培训班,提高村主干履职尽责能力,2019年,主题教育中排查的95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得到整顿转化。 配强班子,团结干群。在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我省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广泛听取党员、村民代表意见,挑选推荐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候选人,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可。 壮大队伍,永葆活力。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帮助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264名、发展党员5341名,为基层党组织输入了更多新鲜血液,为两委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 强化组织,树立新风。村民自治多了、矛盾纠纷少了;“红白事”从简,文娱晚会、体育比赛、广场舞等活动蔚然成风……在党组织引领下,乡村呈现新气象。 不破楼兰终不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的紧要关头,我省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正以更大的信心决心,坚决担起组织重任,不负人民厚望,在脱贫一线奋勇拼搏,乘势而上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撸起袖子干真情拔穷根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闽江学院派驻永泰县大洋镇下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郭培才,驻村期间带领村民们按无公害标准种植蔬菜。陈暖 摄 “我来自漳浦农村,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村发展的艰辛和不易。党组织给了我为一个村服务的机会,我会努力做好。”回望三年驻村生涯,李炎春无怨无悔。 2017年12月13日,李炎春到华安县沙建镇上樟村报到,从时任福建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党政办主任变身为省派扶贫驻村第一书记。3年引入资金3000多万元,他带领村两委将一个革命老区村和第五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打造成一个党建红、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晋“网红村”。 沿着4.9公里拓宽硬化道路步入上樟村,村口是李炎春到任后建起的供村民休憩游乐的党建公园。这是上樟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的一个缩影。 3年多来,全村投入1800万元修建了16公里各类道路,彻底改变了村落的交通状况。路好了,产业提升也得跟上。李炎春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教授帮助谋划扶贫项目产业,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引导村民发展蘑菇、百香果、黄龙果等高优产业。村里引进2家企业,投资23万元建设光伏发电站,投资50万元入股国有水电站,盘活集体林地资源提高林地租金,实现村集体增收22.5万元。全村7户建档立卡户入股百香果合作社、光伏发电等项目,每户每年可分红增收6000元以上。他带领村民改造旧粮仓,挖掘红色文化和知青文化;激活闲置10年的温泉资源,引进企业后续开发,温泉山庄即将开门迎客。 为帮助上樟村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李炎春依托省教育厅和省总工会发起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在全省首创村级大专班,开设“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专业,吸收50名党员、群众参加学习,目前已有23人毕业。 “因为一棵树,爱上一个村庄。我的家乡,就在上樟。父老乡亲,勤劳善良。上樟儿女,英勇敢当……”2019年国庆,上樟村发布了原创村歌MV《上樟之恋》。去年,这首村歌入围了全国村歌大赛。 驻村三年,李炎春不仅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还荣获2019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 李炎春对上樟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因为他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集“红色文化+知青文化+农业体验+康养休闲+温泉度假”等元素为一身,上樟将会朝着有闽南特色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奋勇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