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福建答卷】产业激活一池春水
2021-02-26 08:59:3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张辉百香果:扶贫新产业养成记 福安市溪尾镇茶洋村,果农苏奶兴正在给百香果剪枝疏果,他种植的50多亩百香果可实现年收入近20万元。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民主乡贫困户钟瑞凤,2018年种植了1.4亩百香果,收入近万元,减轻了生活困难;中赤镇壮畲村贫困户李福昌在企业带动下,2018年发展百香果增收5.4万元…… 看着这么多贫困乡亲因种植百香果走上了脱贫道路,武平县返乡创业大学生王秀珍感到欣慰和自豪。 2013年,心怀大山情结的王秀珍辞去北京工作,回到家乡创办武平县优达农业有限公司,投身百香果事业。 “百香果风味独特,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王秀珍说,随着健康饮食观念兴起,百香果的营养价值重新被发掘,“更重要的是,福建种植适应范围广,当年种植当年结果,管理相对容易,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扶贫好项目”。 2017年印发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将百香果列入我省农业发展重点任务之一。为做大做强百香果产业,福建通过“品种引领、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战略赋能,全产业链推进产业发展。短短四年间,全省百香果种植规模超过40万亩,亩产超1500公斤,年产值达到百亿元。 “武平是中国天然氧吧,种出的百香果果形圆正,果肉饱满,果香浓郁,市场前景广阔。”王秀珍说,为支持发展百香果特色产业,武平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在每个乡镇都建立了百香果激励性扶贫种植基地,为贫困户统一搭好棚架、流转好土地、提供优质种苗。“我们也紧跟步伐,采取‘公司+农场+贫困户’模式,全程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帮扶,带动老乡脱贫致富。” 承载着沉甸甸致富希望的百香果,很快便已成为助力武平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2017年,武平黄金百香果成为厦门金砖会晤指定专用产品,2018年被列入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果。2020年全县种植面积2.535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2.5亿元。 “金母鸡”源源不断下“金蛋”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发展扶贫产业,需要资金。扶贫资金不少,可是碎片化问题凸显,“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 以平和县为例,作为原中央苏区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和的扶贫资金涉及23个专项。以往的做法是各个专项资金分散使用,哪一个贫困户有困难就给一点钱,如同撒胡椒面一样。 能不能整合使用,实现“1+1>2”呢? 在探索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过程中,平和利用省财政厅赋予的统筹使用财政资金自主权和漳州市实施扶贫资金精准使用长效机制试点县的政策优势,探索出了“养鸡生蛋”工程。 “对各级扶贫资金‘化零为整’,由县属国企——平和县益和造福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统一投资运作。”县委书记郭德志说,4年来,平和共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24亿元。利用统筹起来的扶贫资金,平和设立1亿元的有偿扶贫金,将其中4000万元定向投资入股平和县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旅游开发项目,按6%年化收益率获取收益;6000万元定向投资入股福建兴和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认购平和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2000万股股权。 “金母鸡”养成了,就能源源不断地下“金蛋”。 采用“定向投资,固定收益”模式,平和每年单单股权就可以收益1000万元左右。这些收益金让扶贫产业有了源头活水。 “蜜柚产业是平和农业支柱产业,全县90%的农业人口从事涉柚产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86户种植蜜柚,占所有贫困户数的71.1%。”平和县副县长、扶贫办主任王振惠说。 在产业扶贫保险的基础上,平和利用“养鸡生蛋”工程收益为种植蜜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蜜柚价格指数保险,确定目标价格,保障蜜柚扣除当年投入成本后不亏本,且有一定利润空间,让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吃上“定心丸”。 数说 安排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增收脱贫项目,做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项目,2020年重点支持11.3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13.6万个。 指导全省有脱贫攻坚任务的65个县(市、区)做好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工作,2019—2020年全省共策划生成项目20646个,资金规模94.4亿元。 2020年疫情期间,组织全省11.17万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开展“一对一、手拉手”结对帮扶,帮助11.3万个贫困户完善生产发展计划,组织3.26万名农技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帮助贫困户联系代购种苗种畜禽等生产物资,有效保障贫困户发展生产需要。 2020年全省十大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十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