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村庄笔记》:用文学视界守望乡村

2021-03-31 10:02:35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曾两度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省文联主席南帆,近日同文学爱好者一起打开他的新作、散文集《村庄笔记》,分享故乡、记忆与经验——

用文学视界守望乡村

东南网3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20日,位于三坊七巷的八闽书院因为一场文学分享会人气爆棚——不仅是因为鲁迅文学奖得主、省文联主席南帆现身八闽书院名家大讲堂,更由于其新作《村庄笔记》出版后的热度。

《村庄笔记》以南帆的个人走访为切入点,记录了他对快速变化中的中国当代村庄的深度观察,从细部的形象演变到时代的沿袭印记,以及社会公众文化心理,多个层面娓娓道来。保留抒情成分的同时,更有记录时代的独特价值。

这场庆祝建党百年的公益文学活动,将众人的目光引向那个亲切又带着些许陌生的所在——乡村。

捕捉人与土地的鲜活故事

《村庄笔记》今年1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南帆撰写的16篇散文。月洲、林浦、赵家堡、五夫里、石井、闽安、尚干、琴江、螺洲……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建人,南帆切近捕捉人与土地的鲜活故事,在乡村风物中勾勒文化传承的脉络。

南帆,本名张帆。一次例行的公务拜访,让他与月洲村邂逅。这是张姓聚居的村庄,福州的张姓多半是从这儿出去的。

“月洲村出了一位刚直不阿的士大夫张元幹,还有一位奔波在民间的草根神仙张圣君,这就是认祖归宗的理由。清凉的季节,我会再次返回月洲村,重新拜谒张氏的前辈。”南帆说。

《村庄笔记》一书可以追溯至《雨花》杂志的散文专栏约稿,专栏名称即为“村庄笔记”,每篇5000字左右,“陆续写出了6篇,似乎意犹未尽,干脆将专栏扩大为12期,专栏结束之后又在其他刊物发表几篇”。

下笔时,有的村庄从记忆之中浮出,有的村庄是故地重游,也有几个村庄是不期而遇。

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南帆笔下的古老村庄经历着千年未有的变化。但无论面貌如何变换,乡村激发的对于故乡、故土、故人的厚朴情感历久弥新,也迫切需要当代文学以新的方式介入社会。

至于用什么体裁为乡村赋能,南帆的选择是散文。

“在文学中,散文不能虚构,悬念造不出来,明显不如小说、诗歌讨论得那么热闹。但散文更容易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胸怀和格局。”南帆说。

南帆之所以喜欢散文,是因为这种体裁介于文学与理论之间,没有刚性的规则,可以自由自在,只要思想含量高一点、内在密度高一点,觉得有意思就行,“散文就像做体操,只要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可以有多种花样”。

理解乡村就是重新认识自我

下乡插队曾是上世纪一批知识分子乡村经验的共同来源。无论走出多远,乡村始终是他们的一个潜在的精神轴心。

南帆就是其中的一员。上世纪70年代,他作为知青在闽侯县荆溪镇的关口村生活了几年,最大的感受是填不饱肚子。

“关口村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饥饿。天黑之后,跌跌撞撞地从水田返回,最大的事情就是冲到厨房取出晚餐。我可以一口气吞下两大饭盒蒸饭,洗涮饭盒时总觉得意犹未尽。”南帆在《村庄笔记》的《关口村三年》一文中写道,“饥饿制造的惊慌淹没了一切形而上的思想,腹腔里那个过分活跃的消化器官占据了思想的焦点。”

返城后,南帆又陆陆续续地走访过一些村庄,种种印象与知青的记忆相互交织。“在我的知识库中,乡村经验构成了一个深刻而巨大的烙印,潜在地影响为人处世。”

前几年,南帆心血来潮,驾车返回关口村。出乎意料的是,那儿正在变成一片新兴的工业园区。村子里挤成一堆的民居已经拔地而去,他曾经居住的那个小山头刚刚夷平,两层楼的知青点仿佛从未存在过,只有几辆铲车还在那儿忙碌……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如何重塑正在遭受各种力量瓦解的乡村。要知道,许多村庄拥有可圈可点的历史,可这些故事无法跨越巨大的历史断裂,延伸到现今的生活。”南帆说。

在许多人心目中,乡村的含义收缩为故乡,似乎变成了一个只属于记忆的地方,一个很难回去的地方。

现在,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面临的巨大课题。在南帆看来,各个历史时期,乡村拥有迥异的内涵,承载着不一样的诠释、期待。这些乡村叙事的错杂交叠,表明历史文化曾经分配乡村扮演各种角色,完成预定的主题。

“我对农村、农活并不陌生,但真正下乡感受还是不一样,会不自觉地把现在看到的和过去熟悉的进行比较,慢慢地就有了这本《村庄笔记》。”

就这样,用文学视界的方式,南帆守望着他心目中的乡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