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头红军墓群:竹林深处,矗立着1343座无字丰碑
2021-04-01 09:49: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郑雨萱 蒋丰蔓闽北苏区纪念碑 (资料图片) 闽北苏维埃政府旧址 (资料图片) 红色传承 守好红色阵地 走好乡村振兴路 东南网4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郑雨萱)清明前夕,武夷山市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正在筹备清明祭扫活动。届时,党员干部、革命后代、部队官兵、青少年学生等都将在此参加一场庄严的祭奠仪式。 “举办祭奠仪式,是为了铭记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挥洒过的热血,让坚韧不屈的红色基因根植于新时代,长成革命精神的粗壮枝干,撰写新奋斗者们的故事。”洋庄乡党委书记张杰说,祭奠活动在武夷山市已坚持了5年,去年清明在线上开展“张山头云祭奠”活动,吸引了1.3万名青年干部参加。 奋斗不忘来时路,首先要做好的是保护文章。今年年初,由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编制的《张山头红军墓群保护利用规划》在武夷山市各有关部门的审议下正式通过落地,为张山头红军墓群保护定好标准、画下蓝图。 “文物资源不可再生,保护好革命遗址是对先烈最大的敬重。接下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申请文物保护相关的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红色遗址的建设。”张杰告诉记者,他们还将通过收储保护区内竹林进行统一管理,提升绿化、美化、彩化水平等方式守好红色阵地,为子孙后代留住珍贵革命历史资源。 除了保护好红色资源,老区苏区的发展也成为洋庄乡的头等大事。依托闽北红军中医院遗址的历史资源和优越的生态资源,“红+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应运而生。去年,洋庄乡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200万元的张山头闽北红军中医院项目,规划建设红军步道、中医院陈列馆、送军连廊、半山茅草亭、红军索桥栈道等景观节点及基础配套。同时,乡里制定了《洋庄乡红色文化小镇建设实施方案》,以大安、坑口、小浆三个村的红色经典景区为点,串联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洋庄乡红色文化小镇建设,发展红色旅游。除此之外,洋庄乡也从绿色产业上发力,今年计划以张山头村100亩荒山为基础,与企业共同建设红军中医院配套项目“红军百草园”,未来将发挥村民擅长运用中草药的优势,通过种植中草药,融入中草药识别、初加工体验等观光农业内容,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埋在这片土地之下的红军战士牺牲时都不过十七八岁,正是风华正茂时。他们代表着铁血硬汉的中国青年,播洒青春热血,更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革命火焰,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站在新建成的张山头红军纪念墙前,望着竹林间飘动的红飘带,“85后”的张杰动情地说。 讲述 英雄不会被遗忘 讲述人:金文莲(武夷山市政协副主席) 同样是清明前,3月29日,五年前的这个日子,我仍印象深刻。 当天,我作为洋庄乡挂点干部,陪同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前往张山头调研。当时张山头还没有修水泥路,我们几经周折抵达村里,参加了一场特殊的祭奠仪式。 这场祭奠仪式给我的触动很深。在两根竹子间拉一条横幅,上书“缅怀先烈,祭奠英灵;红军英烈,永垂不朽”,参加的有来自省、市、县党史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当地村民、学生代表共30人。我们向在大山里长眠80多年的英烈敬献花篮、默哀后,实地考察红军墓群。一路上,当地村民向我们介绍红军在这里战斗、疗伤的历史,当走到山中一个相对平缓的坡地时,一个个矮矮的墓冢成片出现在眼前,周围的墓冢被淹没在杂草中。那一刻我深受震撼,数度落泪,革命先烈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什么他们牺牲在这里80多年无人知,连个“名分”都没有? 回去后,我彻夜难眠。张山头上,那茂密杂草丛林中、已默默沉寂80多个年头的无名红军墓冢时常跃入我的脑海,我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因此,我运用政协职能,写下社情民意信息,上报到省里。2016年5月,武夷山成立“张山头疑似红军烈士墓群核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工作组,全面开展核查工作。我是副组长。从考证现场不断传来消息:墓冢的编号从100多,到200多,再到800多……最后定格在1343座。庞大的数量使人震撼,也令人揪心。 所幸,红军墓碑在东坑头发现,墓碑上有一颗红军时期的“五角星”和“红军墓”“三一年立”七个字,成为墓群核查工作的重大突破。经专家现场实地考证后认定:张山头的这些无名墓是红军墓群。至此,被遗忘80多年的张山头无名墓冢主人的身份得到确认。随后,在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又全力开展张山头无名红军墓群的保护、申报、宣传等工作,我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了。 (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整理) 记者手记 无声的墓碑永恒的丰碑 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山路盘旋进村,映入眼帘的张山头朴素、幽僻,依稀可见当年红军中医院的样貌。正如缪敏在回忆录中所言,“风景优美,十分安静,是个疗养的好环境”。 也许是因为身处高山之上,人迹罕至,在张山头红军墓群,你能感受到精神的洗礼。在这里,随处可见用青砖垒起的墓碑,土地之下埋葬的都是无名英雄,他们与青山融为一体,在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守护一方百姓和安宁。 如今走进张山头自然村,这种军民鱼水情依旧延续。村中人口虽然不多,但听说我们来探访无名红军墓,村民热情地搬出自家板凳、吃食,迫不及待地要和我们讲述革命年代自家与红军的故事。正如村民杨学文所说,苏区老区的人民永远感念着共产党的好,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更懂得为真理和正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更能体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意。 每到清明,都有学校学生、武警官兵和慕名而来的群众,自发到山上追思、悼念英灵。这是后人不忘来时路、追寻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之旅。 历史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回望历史,我们可以重温方志敏、黄道等革命先烈的事迹,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才成就了百年大党的辉煌历史;我们也可以沉心静气,走进张山头等革命遗址,瞻仰在战火纷飞年代不能拥有姓名的革命烈士群像,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张山头的一切,足以给人带来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让信仰之火熊熊燃烧,让精神谱系绵延不绝,不断汇聚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