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2021-05-18 11:13:58 作者:钟自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创新

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

记者 钟自炜

4月23日,三明市沙县金沙高级中学教师翁华,来到沙县总医院的医保服务站咨询:患有糖尿病10多年的他,早已习惯了个人医保账户在年初“清零”的窘境,然而最近却发现账户多了1万多元的结余。

工作人员的解答,解开了谜底:多出的钱是因为报销起付线降低、报销比例升高,同时药品价格也降低了。“作为特殊病种患者,医保起付线从750元降低到600元,医保报销比例则从70%上升到90%。我每天打一针180元的胰岛素,个人只要付18元!”翁华脸上挂满了笑容。

实惠源自三明医改释放的改革红利。“三明这座老工业城市人口少、经济体量小、退休人员比重较高。”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积富介绍,2011年,三明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不抵支,缺口超过2亿元。

2012年,三明瞄准虚高药价打响“医改第一枪”。通过重点监控药品使用行为,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当年全市医药收入年均增长15%的势头就降到了7%左右。“改革后,医务人员年平均收入大幅提高,人才队伍更加稳定。”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蒋义贵说。

自2013年起,三明先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1次,提升了诊察、护理、手术、治疗、药事服务费等专业服务在医院收入结构中的比例。“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也更加体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服务价值。”蒋义贵说。

如今,三明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三明将县域内所有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整合为一体,组成“总医院”,在县域内建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三级一体化卫生健康服务网络。

“三明医改还在路上,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詹积富表示,我们要一任接着一任干,探索构建三明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以医改为抓手,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协调

奏响新时代“山海协奏曲”

记者 刘晓宇

初夏,在福建省海拔最高的山城小县周宁,一个由福安市和周宁县共同兴建的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初具规模。几公里之外,由宁德东侨开发区和周宁县共建的周宁站前工贸科技园暨国家级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周宁分园,稳步推进。这块3880亩的“飞地”,将以“一区多园”的新形式,承接锂电新能源配套产业链,获得5年150亿元的工业产值。

近年来,宁德市在“山海协作、联动发展”战略推动下,把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统筹谋划,由沿海的蕉城、福安、福鼎、东侨等县(市、区)分别对口帮扶山区的屏南、周宁、寿宁、柘荣县,把“山”这边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那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了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全闭环产业链和实体经济全域产业圈。

在周宁县李墩镇的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已有6家企业入驻投产,这个百亿年产值项目的落地,得益于总部位于福安的青拓集团辐射带动。宁德精准分析产业链条短板,以“山海联合招商机制”为突破口,持续招大引强、补链强链。周宁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柘荣乍洋不锈钢产业园、福安青拓不锈钢穿孔项目等一批关联项目落地。

“山海协奏曲”正展现新时代的新节奏。在福安,由青拓集团对口帮扶的“青山一条街”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创业集市进园区”等农业和商贸合作开发活动,为周边村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在宁德,村企结对发展项目150个,资金投入57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644个,新成立的“闽东时代乡村振兴基金”推动消除948个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

“龙头企业布局在沿海,配套产业链项目在山区,既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支撑,也在空间布局上形成相互协同,更在城乡协调发展上共建共享。”宁德市市长梁伟新说。

绿色

守住一片绿 年年有收益

记者 王崟欣

车行群山之间,入目皆是苍翠。步行穿过大半座山的毛竹和杉木,来到顺昌县建西镇谢屯村村民祖桂琴家的山林地。属于祖桂琴的林子不大,不过十来亩。眼前这批杉木是她5年前种下的,已有拳头粗细。祖桂琴却宝贝似的护着:“别看我这片林不起眼,产生的‘空气’却能卖钱哩!”

“空气”能卖钱?记者还是头回听说。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林地面积达24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34%。“林业资源虽丰富,变现却是难题。”顺昌县林业局局长郑韶明介绍,当地的主要树种杉木培育周期长达26年,林农急着用钱了,就提前砍了贱卖,这不仅缺乏长效变现机制,长期来看对环境也不利。

2016年,福建省被列为全国碳交易试点地区。紧接着,20个第一批省级碳汇试点项目公布,顺昌位列其中。

“碳汇交易—‘空气’也能卖钱了。”顺昌县国有林场负责人赵刚源介绍,“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二氧化碳,我们通过测算其能够吸收并存储的二氧化碳总量—碳汇量,将碳汇出售给需要碳排放的组织或个人。”

2019年,顺昌县推出“一元碳汇”生态补偿机制,将脱贫村和脱贫户的林地纳入碳汇交易市场,按十公斤一元的价格向社会出售。

几个月前,脱贫户祖桂琴一次性领到近600元碳汇补贴。经测算,自家拥有林地10多亩,每年能产生10吨以上的碳汇量。祖桂琴和丈夫惊喜得不得了:“以前青山就是青山,守着一片绿,只能等着几十年后砍了卖钱。现在只要保护好林子,年年都有收益!”

跟着祖桂琴下山回村。村口,一条硬化道路正在施工,两侧的绿化已然铺就。去年,“一元碳汇”带动谢屯村村财增收3.6万元。“不仅保护了山林,脱贫户和脱贫村集体也多了一项收入,生态文明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结合。”谢屯村党支部书记谢邦兴说。

开放

东中西互济 陆海空联动

记者 刘晓宇

5月4日,巴拿马籍集装箱船“海丰联发”号靠泊厦门海天码头,厦门港迎来今年第五条“一带一路”新航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给东南沿海制造商快速出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南说。

在与海天码头隔海相望的厦门远海码头,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自动避让道路障碍,流畅地完成作业流程,“5G+智慧港口”为港口货运这一核心业务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场景化解决方案。

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携手福建交通运输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共同发起成立“丝路海运”联盟。2018年12月,“丝路海运”航线正式开行。每一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的背后,都是全面升级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截至今年4月,70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共开行672航次。“丝路海运”联盟一共吸纳了全球近170家港航、物流、贸易等知名企业。

在厦门港不远处的厦门自贸园区,进出口货物在海沧铁路货场集散。厦门目前已开通中欧、中亚、中俄班列线路,可达欧洲及中亚地区12个国家30多个城市。

脚下是苍茫大地,抬头是星辰大海。位于厦门岛北端的厦门空港,已经跻身全球百强机场,形成以厦门为核心,辐射东南亚、东北亚,联通亚欧美澳四大洲的航线网络。此外,厦门翔安新机场也建设正酣,“丝路飞翔”的工程将飞得更高更远。

经济特区成立40多年来,“大厦之门”越打越开。“得益于中欧(厦门)班列的持续稳定运营,及时满足了海外工厂的生产需求,保障了公司在欧洲的生产销售。”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物流部门经理王为弟说。

渠道通,资源活。“厦门制造”销往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厦门外贸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78亿美元,在厦门投资兴业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119家。

共享

人人有事做 家家能致富

记者 钟自炜

5月,龙岩市武平县云寨村透着润人清凉。群峰环绕的美景也曾是制约云寨村发展的桎梏。“窝在大山深处,村民们只能靠着砍树维持生计。”云寨村党支部书记邱国忠说,“村里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村里的孩子去县城上学得走两个小时山路。”云寨村人口188户、850余人,最少时只有100余人留在村里。

绿色好风景如何转化为发展好前景?2009年9月,梁野山的好风光吸引旅游开发公司目光,云寨村由此借得景区建设的东风。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村民钟文,正是看准了发展时机,毅然回到村里。钟文向记者介绍,自家早在2006年便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但由于云寨村基础建设滞后等原因,经营上始终维持“小打小闹”。

2011年,他说服父母投资100万元翻修农家乐,不仅保留餐饮,更增加了两层楼的民宿。“赶上梁野山景区发展的好时机,民宿建好后,平均每年的收入都在30万元左右。”钟文乐呵呵地说。

吃上“绿色生态饭”,钟文的收获并非个例。以生态引领、产业为本,云寨村从昔日“有女不嫁云寨郎”的穷山村变身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发展森林旅游,云寨村从粗放发展向精细管理转变。“旅游开发之初,村里的民宿自家自顾甚至互相低价竞争。”邱国忠说,村里组织村民四次去往厦门、杭州等地学习参观,如今云寨村已创办35个“森林人家”,按照统一的模式管理。

发挥生态优势,绿色农业同样方兴未艾。全村建成139亩的梁野山四季果园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解决就业人员150人。2020年云寨村集体收入35.8万元,人均收入2.6万元。“我们将继续打响云寨品牌,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生态为本、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邱国忠自信表示。

《人民日报》( 2021年05月18日 第 10 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