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谢华安院士追忆袁隆平: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2021-05-23 20:24:09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吴静

东南网5月23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5月22日,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人们深切悼念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他生前许下的梦想再次在全网刷屏,他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的卓越贡献在世间传颂。在业内,人们尊称袁隆平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在福建,还有一位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专家谢华安。本网记者连线谢华安院士,听他讲述与袁隆平之间的故事。

袁隆平与谢华安在一起合影 福建省农科院供图

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听到袁隆平老先生逝世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我与他打了近半个世纪的交道,情谊非常深厚,我一定要在今天晚上赶到湖南省长沙再见他老人家一次,能够赶上最后的告别。”记者联系上谢华安院士时,他正从四川成都赶往绵阳,今夜乘坐飞机前往湖南长沙。

谢华安院士对记者说道:“袁隆平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农业科学界、世界农业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还有他利用群体科学家的优势,共同攻坚克难的大家风范,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谢华安院士说,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开拓者、奠基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他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70年代发现了野生稻不育株,并且利用中国的制度优势组织全国大协作,1973年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6年就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从此中国的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直至今天仍然遥遥领先,为中国的粮食生产、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起来的

谢华安院士介绍,袁隆平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的。”1980年,谢华安,根据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理论,培育出恢复系“明恢63”。 1981年,谢华安亲手将“明恢63”总结报告递给袁隆平,并且告诉他,希望明年能参加全国测试,袁隆平在认真仔细地看完了谢华安的总结报告后当场表示:“行,明年就参加全国测试!”“我当时确实是非常感动,这样的一位大师对我们的研究成果这么的重视和支持,这对我是多么大的鼓舞!他当时说话的表情我至今记忆犹新!”谢华安表示,如果没有袁隆平奠定的基础,也就不会有他团队后来的成功。

谢华安表示,与袁隆平打交道的经历很多,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有许多历历在目。1981年,谢华安利用“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杂交,培育出“汕优63”,“汕优63”成为杂交稻中的明星。“汕优63”由于抗病性强、产量高、米质优,并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迅速风靡神州大地,1986年首登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排行榜首。当年,全国杂交水稻顾问组专家会议在福建召开,袁隆平一见到谢华安时,第一句话就说:“老谢,你的‘汕优63’已经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广的品种了,祝贺你!我当时听了这样的鼓励,心里面感到暖烘烘的!”谢华安说。

每年,谢华安到海南几乎都要到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基地去参观学习,当面向袁隆平请教。每次,袁隆平都很热情地接待他。“有时候他还亲自带我们去田里看材料、评价材料,他还虚心地听我们的意见、评论,我感觉到他对科学的谦虚谨慎,也是永远值得缅怀的。”谢华安说。

他生前还在为“一系法”研究贡献毕生精力

谢华安表示,袁隆平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还不满足,他是多么的希望中国的杂交水稻能够再上新台阶,直到生前还在为“一系法”研究贡献毕生精力。“这是水稻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很可惜的是他还没有完成,就离开了,我们今天悼念他,更应该弘扬他爱国奉献,永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把中国的杂交水稻推向更高的境界,为中国的粮食生产、世界粮食的生产做出我们科学家应有的贡献。”谢华安表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