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革命志,奉献光和热
2021-06-02 16:11:31 来源:电力好声音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初夏的龙岩,满目苍翠。 在距离龙岩市区85公里的上杭县,矗立着毛主席纪念园。基座的8个平面,正面镌刻“毛泽东”和“1893.12.26—1976.9.9”两行字,背面镌刻《毛泽东在闽西》,介绍毛泽东在闽西进行革命实践活动及雕像的简要情况。抗战烽火中的闽西儿女,同仇敌忾、血战到底,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如今的闽西龙岩平静美丽,遥望远处山巅,铁塔银线若隐若现。龙岩的山水记录着这里的军民曾经保家卫国的英勇,也承载着崭新的美好生活。5月27日至28日,国网福建电力在龙岩举办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始终,通过专家辅导报告、现场红色教育、个人自学、集体读书研讨等形式,在悟原理、谈体会、话担当中提升了党性修养。龙岩的国家电网福建电力铁军(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也传承着闽西红色基因,全心全意为红色圣地提供精准服务,为建设有温度的幸福龙岩提供有温度的延伸服务。 服务特殊人群 提供“贴心”关爱 “老人家,最近身体好吗?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国网福建电力铁军(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罗富霖,是老红军林攀隆家的“常客”。 林攀隆今年已经102岁了,依旧健谈。罗富霖经常与老人唠家常,一遍又一遍听老人讲述战争经历,从不厌烦。 林攀隆老人是上杭县仅剩不多的老红军之一。他说,他很喜欢和“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亲近,因为他们真实又热情,很像当年的红军。家里遇到用电问题,电话一打,队员们总能及时来帮忙解决。 红色是闽西龙岩的标志,战争年代,闽西人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红色闽西走出去的子弟兵不计其数。 “传承革命志,奉献光和热。” 国网福建电力铁军(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一直把传承闽西红色精神深植于心。 针对老红军、“五老”人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帮扶服务机制,开展爱心帮扶,是“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队员们主动把这些特殊人群纳入自己的“亲友圈”,常年定期上门慰问,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清洗被褥,并开展义务用电服务。 电力惠民生 “用心”建电网 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古田镇成为龙岩市最后进行农网改造的乡镇,群众用电非常不便,电压不稳,故障多,常停电。 过去,古田镇由当地小水电企业供电,容量不足、线路老化,薄弱的电网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安全可靠用电的心头之痛。 台商王冠力在古田投资兰花产业已有10多年,他对古田的供电深有体会:“兰花对气温要求较高,温度太高太低都不行。刚到古田投资时,因天气太冷,首批20万株兰花苗运到的第一个晚上就全被冻死了。” “以前,没有农网改造,电压不稳,还经常不正常停电,电器常被烧坏,特别是夏天电动遮阳棚早上拉不开、中午拉不上,冬天无法给兰花送热,太影响生产了。”他指着一旁已弃用的自备发电机说,“农网改造升级后,电力供应很正常,这个用不上了。” 3月10日,“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走进溪背村的廖小林家回访用电情况。但见大鱼缸里,一条大金龙鱼正在里面自由自在游着。“以前哪敢养这种鱼啊!一停电,损失一条就要上万元呢!”廖小林说。农网改造后,他家新买了空调、空气能热水器、冰箱、电动按摩椅等多种电器,月用电量近1000千瓦时。“上个月家里电源总闸跳闸,一打电话,“古田之光”服务队老党员廖柏炎不到5分钟就赶到,帮我排除了故障。” 2011年,古田电网移交至上杭县供电公司管理。当年年底,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38个农网改造项目,涉及古田镇12个行政村3200户村民。接到这个任务后,龙岩供电公司立即组织“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对古田电网开展大规模改造。 仅用半年,“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古田镇攻坚克难,先后建设了总容量4万千伏安的110千伏古田变电站,总容量6300千伏安的35千伏苎园变电站,改造10千伏线路45.5千米、低压线路185千米。电网改造完成后,古田镇整洁美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古朴的路灯更是映衬出独特的客家风格。 “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们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成为一座小小的桥梁,这一头是共产党员服务队,那一头是群众的心,他们之间传递的是一份责任,一份信任。 国家电网福建电力铁军(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简介: 2014年7月,国家电网福建电力铁军(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该服务队把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古田革命老区特色,不断延伸服务界面,深化服务内涵,突出“五大服务”(政治服务、抢修服务、营销服务、志愿服务、增值服务),主要为闽西红色圣地提供重大保供电、抢修服务及失散老红军、“五老”人员的爱心服务。目前,该服务队共有队员343名,其中党员220名,下设18支分队。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